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ǐ

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(今河南巩县),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。

訾姓发源于河南,望族居于渤海郡(今河北、辽宁渤海湾沿岸)。

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,春秋时晋大夫。为人正直,知识渊博。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,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。

訾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子(Zǐ)(17)。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。【源】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17)。一说,訾陬自为复姓,非訾氏之祖(7)。②訾(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),楚大夫食邑,因氏(17)。③訾城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(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),因氏(7)。④本姓祭氏,以姓不吉祥,改为訾氏,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,60)。⑤蒙古人姓。【变】 亦作〔��〕、〔䴦〕(17)。【望】 渤海、齐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訾祐,春秋时晋人,为范氏家臣(11,21)。訾顺,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(6,7,9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大同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永登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汉族姓氏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音 ‘紫’ 。《风俗通》: ‘帝喾妃訾娵氏。’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则称: ‘娵訾氏所改’ 或作 ‘訾陬’。) 《姓苑》云: ‘今齐人。《汉功臣表》 有楼卢侯訾顺。’ 望出渤海。”②其注引 《姓苑》 云: “本姓祭,以为不祥,改为訾。”

春秋时晋有訾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孤

    读音:dú gū后魏代北有三十六部,有伏留屯,为部大人,居于云中。和平中,以贵人子弟镇武川,因家焉。伏留屯之后有俟尼生库者,后嗣司空生信。又高护自高丽归,赐姓独孤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其先本姓刘,出自

  • 达步干

    读音:dá bù gān与“达薄干”同。

  • 车非

    读音:chē fēi后魏献帝次兄为普氏,孝文改为周氏,至金水公摇,周闵帝赐姓车非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
  • 表特

    读音:Biǎo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喀喇沁(23,63)。【人】 表特格对,清蒙古正蓝旗人,世居喀喇沁,康熙中从征湖广阵亡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喀喇沁地方。为蒙八旗姓氏之

  • 紇突隣

    读音:Hétū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,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》注云: “一作 ‘纥突陵’。以部落为氏,后改为邻氏。”

  • 读音:Tiáo现行罕见姓氏,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
  • 翁蘇克

    读音:Wēngsūkè【综】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巴图之妻为翁苏克氏(260)。

  • 華西哈爾

    读音:Huáxīhǎěr【综】锡伯族姓。系清驻防新疆伊犁之满洲锡伯部后裔,汉姓为华(201)。锡伯族姓氏。后改单姓“华”,盖取华西哈尔氏之首音,谐“华”而得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。

  • 读音:Fǔ【源】 ①有虞氏之后有辅氏(60,62)。有虞氏即舜,受尧禅为天子,以其先国于虞,故称有虞氏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辅跞之后(6,17,60)。一说,晋智果别族于太史氏为辅氏(12,17,

  • 榮伯

    读音:Róngbó【源】 周有荣伯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周有荣伯氏。”《姓氏词典》 称:“以排行次第为姓氏。源于荣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