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hén

【音】 今亦音Shèn(91)。【源】春秋时郑大夫裨谌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9,12,15,27)。【变】一作堪(17)。【望】南昌(17,418),豫章(12,60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7%。四川、湖北等省多此姓,2省谌姓约占全国汉族谌姓人口70%。【人】谌仲,汉时南昌人,荆州刺史(15,17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江西之高安,福建之清流,广西之灌阳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南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仡佬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均予收载,初见于 《姓苑》。郑樵注云:“陶侃母,谌氏。今南昌多此姓,望出豫章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引张澍语云: “今 《晋书》作 ‘侃母湛氏’,系讹字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注: “武汉有谌家山,或以地名为姓。”

一音shěn。

东汉有谌仲; 三国时吴有谌礼,南昌人,昌书仓部郎中; 宋代有谌重,荆州刺史 (按: 此依 《续通志》;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以之为汉代人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以谌重、谌仲为一人); 明代有谌贱生,四川按察佥事; 清代有谌绍洪,康熙甲辰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博和哩

    读音:Bóhé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即金时蒲古里氏。凡三派,出黑龙江、珲春、爱瑚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博和理〕(260)。②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库潭保之妻为博和里氏(260

  • 读音:Dià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汉、景颇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台湾屏东、台北、台东、花莲(64,68,261)、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

  • 馬師

    读音:Mǎshī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孙公孙为马师,以官为氏(6,21,60)。一说,郑穆公之曾孙羽颉为郑马师,始以官为氏,谓之马师颉(7,12,17,60)。【人】 马师朔

  • 阿跌

    读音:ā diē【源】 唐时回鹘九姓,其一曰阿(hē)跌氏。源出河曲步落稽部之后(17)。唐贞观初,其部族内附,因以部为氏(7,12,70,242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阿蹊〕、〔诃咥〕、〔阿呹〕、&#x

  • 读音:shuǎng【源】 ①少昊(即少皞氏)之司寇曰爽鸠氏,封为诸侯,居齐地爽(故城在今山东临淄),以地为氏(7,60)。亦称爽国,以国为氏(17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春秋时宋大夫甫爽文叔

  • 耶卜

    读音:Yēbǔ【综】 元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余阙,唐兀氏,其妻为耶卜氏(57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伊伯(24,62)。

  • 读音:shí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江苏铜山拾屯(62)、台湾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、安徽之霍山、山东之平邑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

  • 读音:Yí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【望】 雁门(17,418)。【布】 湖北武汉、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吟约,唐时嘉州刺史(15,21,2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

  • 读音:qīng【源】 ①少昊氏之父,初封于清(故城在今山东聊城西之清城),见《国名纪》(17,60)。当以国为氏。②清,春秋时晋大夫之食邑(故城在今山西稷山南),至晋厉公嬖大夫清沸魋,始以邑为氏(7,

  • 读音:Yú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氏姓考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