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赫舍哩

赫舍哩

读音:Hèshèlī

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金代,为女真族姓氏。本为部落名,后以部为氏,乃女真之白姓。辽译作“纥石烈”,金、元皆作 “乞石烈”,清人则作 “赫舍哩”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 “ (金)穆宋时锡馨水赫舍哩部阿苏、穆都哩阻兵为难。穆宗自将伐之,拔其城,留和卓守之。穆都哩、阿苏奔辽; (辽) 亡,其后亦入于金,并为赫舍哩氏。” 后入元,至清则或融为满族,致使满、蒙两族皆有赫舍哩氏。满族之赫舍哩氏,“散处都英额、和多、哈连、斋谷、哈达、叶赫、黑龙江等地方。” 乃满八旗姓氏之一; 蒙古族之赫舍哩氏,则世居库昆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②或为纳喇氏所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注云: “额尔德尼,本姓纳喇氏,太宗文皇帝赐姓赫哈哩氏。” ③或为赐姓。“翁金系员外郎浑金养子,原籍江西,本姓无考,圣祖仁皇帝命编入满洲,姓赫舍哩氏。”④或为萨克达氏所改。又注: “富明阿任云骑尉,本姓萨克达氏,世祖章皇帝承袭伊舅乌尔丹之职,因改姓赫舍哩氏。”

一作“赫舍里”。后或改单字姓 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、“” 等。

清雍正时正蓝旗蒙古都统定寿,姓此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侯

    读音:bǎi hóu【源】 相传柏皇氏之后有柏侯氏(17,60)。柏成子高,尧时诸侯,其后有柏侯氏(6,7,12)。【变】 一作〔伯侯〕(17)。声变为白侯。又,讹为桓侯(60,62)。【望】 南阳(

  • 读音:Bǎ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2,21)。蒙古族亦有此姓(255)。【变】 一作〔宝〕(11)。【望】 丹阳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宝忠,汉光武时人(17,60)。

  • 子午

    读音:zǐ wǔ【源】 系自��姓。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午,字子庚,其后以为氏(4,6,7,12)。【人】 子午明,春秋时齐大夫(4,6,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

  • 读音:Xiá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ù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威喇諾爾

    读音:Wēilǎ'nuòěr元代蒙古族姓氏,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奇尔实勒始事王汗托果琳,后灭王汗归太祖,其族为威喇诺尔氏。《列传》哈喇哈斯,威喇诺尔氏。” (按: 《九通分

  • 敖倫

    读音:Áolún鄂伦春族姓氏。出自白依尔哈拉 (氏族)。原意为驯鹿,或指以养鹿见长之人。久之,或以技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伦春族》。

  • 读音:Cí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广东顺德有此姓(36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围场、甘肃之舟曲等地有分布。围场等地公安局提供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薩米忒

    读音:Sàmǐtè【综】清正白旗蒙古护军三达色之妻为萨米忒氏(260)。

  • 負黍

    读音:Fùshǔ【源】 舜庶子七人,其后有得封负国(舜迁国于负黍,见《夏世纪》。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),至春秋并入郑国,后有负氏、负黍氏(19,2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