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孫
【源】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,逢孙密谋取郑,郑觉而逐之,逢孙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逢孙依,汉陇西都尉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秦大夫逢孙之后。”以字为氏。本楚人,仕於秦,穆公时将。汉代有逢孙依,陇西都尉。
一作“逄孙”; 又音péngsūn。
【源】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,逢孙密谋取郑,郑觉而逐之,逢孙奔宋,子孙以王父字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逢孙依,汉陇西都尉(6,1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秦大夫逢孙之后。”以字为氏。本楚人,仕於秦,穆公时将。汉代有逢孙依,陇西都尉。
一作“逄孙”; 又音péngsūn。
读音:Yújiǔlǘ【源】 北魏时蠕蠕人姓。北魏神元末,掠骑得一奴,忘本姓名,其主字之曰木骨闾,木骨闾者,首秃也,与郁久闾声相近,故后子孙因以为氏(7,12,27,60,70)。【变】后有改为闾氏者(
读音:Móshǐ【综】彝族姓。四川雷波有此姓(132,208)。
读音:Fúhóuló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“北周有大将军伏侯龙·恩。”疑此即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之伏俟龙氏,盖因侯、俟形近而讹; 恩为惠之讹。参见“伏俟龙”条。
读音:Xuědǐng现行罕见复姓。今黑龙江之嫩江县有分布。此姓系嫩江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Chǔ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伯益之后有处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0,62)。【望】 北海、颍川、沛国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浙江萧山有此姓(209)。【人】 处子,战国时赵之辩士(17
读音:J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源。(按: “积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 音zhǐ,其注引 《字汇补》云: “积,诸矢切,音枳,义阙。”未注明其为姓。)又,“积”而音jī
读音:Sàlāgā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,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撒里哥”。
读音:Shǎn【源】 ①陕姓所改(60,63)。②明时滇南永昌府(故治在今云南保山)有闪姓,系少数民族(60)。今云南保山回族有此姓(105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闪霭,明时云南永昌
读音:mò fú【源】①莫弗系北部敕勒(即铁勒)之部落名,以部为氏,见《魏书》(60,62)。②莫弗,官名,以官为氏(60,62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据《魏书》
读音:shuāng【源】 ①楚熊严之子伯霜之后(17,60,62)。②西羌酋帅贵霜王之后(60,62)。③云南怒江地区以霜为原始图腾的傈僳族氏族名,傈僳语为“倪饶时”,汉姓为霜(149,150)。【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