钭
读音:Tǒu
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。相传战国时期,田氏代齐,原齐国国君康公被放逐到海上,生活十分艰苦,居洞穴,食野菜,以酒器钭作釜锅,用以烹煮食物,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酒器钭为姓,称为钭氏。
钭姓历史人物有钭滔,宋代官员,为官期间有德政,乡里人称他为“白眉”(意指兄弟辈中的优秀杰出者)。
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四十六位。
今临海有此姓。五代汉有钭滔,为处州刺史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。相传战国时期,田氏代齐,原齐国国君康公被放逐到海上,生活十分艰苦,居洞穴,食野菜,以酒器钭作釜锅,用以烹煮食物,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酒器钭为姓,称为钭氏。
钭姓历史人物有钭滔,宋代官员,为官期间有德政,乡里人称他为“白眉”(意指兄弟辈中的优秀杰出者)。
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四十六位。
今临海有此姓。五代汉有钭滔,为处州刺史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读音:Jiāo【源】 广东有蕉岭县,或以地名为氏。又,或以芭蕉为氏,如楀氏之类(62)。亦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广东泰宁(295)、台湾(68、261)、山西永和等地
读音:Wūkèdēngjí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 引 《瑷珲县志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újiā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护军伍格之妻为于佳氏(260)。
读音:zhōu lái吴后有州来氏。州来,古国,楚灭之,吴取以封季子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Sīdù现行彝族姓氏。或写作 “司堵”,今四川之峨边、马边等地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、马边等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yì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舜臣伯翳(即伯益)之后有翳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。其据《姓苑》注云: “《史记》秦伯翳之后有翳氏。”伯
读音:Púhū《姓氏词典》引《汉书》收载,其注称: “汉有蒲呼·声訾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Luó’é【综】 四川、甘肃地区白马人姓。白马语“罗俄”义为牛头,汉姓为刘(220)。
读音:Yǒngtúlī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永图哩博勒果素,清满洲镶黄旗人,道光、威丰年间由甲兵从攻张格尔于新疆、以功累擢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注
读音:Guāngnèn现行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西盟有分布。此姓系西盟县公安局提供。原有“别姓收养的孩子”之意; 或从汉姓“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