锡
春秋郑宋之间,有隙地六邑,其一曰锡,宋人城之,以处元公之孙,其后以地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
▲<汉>锡光,汉中人,交趾太守。
春秋郑宋之间,有隙地六邑,其一曰锡,宋人城之,以处元公之孙,其后以地为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
▲<汉>锡光,汉中人,交趾太守。
读音:Mó【源】 ①陈本命伐磨,见《逸周书》。、商时侯国,见《路史》。、磨通,是以国为氏(60)。②壮族姓(108)。【布】广西、广东多
读音:Wéinǜ【综】 西夏人姓(31)。一作〔嵬〕(95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威纽〕(24)。
读音:chì nú【源】 叱奴为代北部落。拓拔兴于代北,兼并他部,以本部为内姓,其他诸部随方位分之,北方有叱奴氏(60,62)。叱奴氏出高车纥奚部(242),原居囊曲河附近,北魏道武帝登国五年降魏,被
读音:zhū xié【源】 朱邪为西突厥部族之号,世居沙陀,唐宪宗时自号沙陀,而以朱邪为姓,见《五代史·唐本纪》(60,62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朱耶〕(9,62)。②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原姓朱邪,
读音:Zhōngcūn现行罕见复姓。今河北之昌黎有分布。此姓系昌黎县公安局提供。本日本人姓,入中国籍,遂以日文汉字姓氏而为姓。
读音:Huángguǒluōtè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德清保之妻为黄果啰特氏(260)。
读音:Nímánggǔ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,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。汉意为 “鱼”。辽金时为女真族姓氏,或译作“尼厖古”; 入元,则译作“尼玛哈”; 至清,融为满族。后或改为单姓“俞”、
读音:qiān牵,卫地,以地为氏。(见《路史》)实赖兖州刺史牵颢之清猛。(见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)▲<三国魏>牵招,观津人,雁门太守。
读音:hǎ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公子喜,字子罕,其孙以王父字为氏(7,9,11,12,15)。②魏晋时西羌人姓,源出罕羌,以部名为氏(78)。③唐明宗时赐契丹将罕只姓罕名友通,见《五代史
读音:Pǔzhōu【综】 代北姓,后改周氏(27)。疑即普氏。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广西之荔浦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本为历史上鲜卑族姓氏,后改为 “周” 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