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uò

【源】 ①舜友有雒陶,为雒姓之始(60,62)。②春秋时雒国(故城在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之雒阳故城),为任姓小国,后以国为氏(17)。③此姓乃以水为氏。雒水即洛水,源出陕西雒南县冢岭山,汉火行忌水,故去水加隹(7,60,62)。【望】 河南(418)。【变】 或作洛、络(17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雒功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21)。雒昂,明时陕西三原人,嘉靖进士,历右副部御史,巡抚河南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天津之武清,辽宁之清原,黑龙江省之嫩江,内蒙古之乌海,河北之辛集、围场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永登,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据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云: “舜友雒陶,为雒姓之始。一作 ‘雄陶’。” (按: 为“雄陶”者,岂雄姓之始耶?姑存疑。) ②其据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转引 《汉书·注》 云: “汉火行忌水,故去 ‘水’ 加‘隹’,此姓乃以水为氏。” 依此说,则雒氏当由 “”氏所改。“火行忌水,故去 ‘水’ 加 ‘隹’” 之说近乎玄妙,漢 (汉) 真个 “火行忌水”,何以 “漢 (汉)”命国?何不将“”亦“去水加隹”而为 “難 (难)”国? 姑妄言之,姑妄听之。

汉代有雒功; 明代有雒佥,洪武间都御史; 又有雒铭,弘治进士; 又有雒昂,副都御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u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福建之邵武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邵武市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
  • 冤賴

    读音:Yuānlài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解》亦收,其注云: “后改为就氏”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都雅爾

    读音:Dūyǎěr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珲湖理努克特勒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清时驻防呼伦贝尔、索伦等地满洲八旗中均有都拉尔氏(259,260),镶黄旗满洲佐领波勒托之妻为都喇尔氏(

  • 殿

    读音:diàn【源】①殷汤之后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江南汤悦,本姓名为殷崇义,后改姓殿(60,62)。殷崇义为五代南唐司空知左右内史事,后国亡入宋,避讳易姓名为汤悦(62)。又,宋徽宗崇宁间有商

  • 读音:sù【源】 ①炎帝时诸侯夙沙氏之后(6,7,12,60)。②春秋时鲁大夫季孙夙之后(17,21,60)。③春秋时晋国荀氏食采于夙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一说,为春秋时晋国逝遨之后,见《路史》

  • 读音:chǔ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台湾高雄、台中、嘉义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楮节,明时山东鱼台人,宣德中贡士任主簿(21)。楮山,明时江苏睢宁人,

  • 羅岳

    读音:Luóyu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叶赫地方,为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古爾魯特

    读音:Gǔ’ěrlǔtè【综】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五米之妻为古尔鲁特氏(260)。又,正蓝旗蒙古护军校富泰之妻为固噜特氏(260)。〔固噜特〕似即古尔鲁特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Guī【源】①古帝舜生于沩汭,亦作妫汭,因氏(6,7,11,12)。一说,舜为庶人,尧妻之二女,居于妫汭,后因氏(21,60)。②周武王时有虞遏父者,为陶正,武王封其子满为陈侯,复姓妫,以奉虞帝

  • 读音:yōu【源】 ①以谥为氏(12,15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9,11,60)。 ②或居幽州者,以地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京兆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湖北武汉有此姓(91)。【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