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Gù

【源】 ①源自己姓。顾伯,夏商时侯国(故城在今山东范阳东南50里之顾城),成汤伐韦顾,子孙散亡,以邑为氏(7,11,12,17,60)。②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,汉时别封其子为顾余侯,初居会稽,亦称顾氏(7,12,17,60)。③清时贵州贵阳定番州顾氏土司,始姓于元朝(72)。④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伊尔根觉罗氏自礼部尚书顾八代始,子孙以顾为氏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裕固族顾令氏,汉姓为顾(198)。⑥锡伯族郭尔佳氏(亦作顾尔佳氏),汉姓为顾(201)。⑦蒙古(344)、壮(109)、回等民族有均有此姓。【变】 今亦俗作〔〕。【望】 武陵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25%,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。尤以江苏、浙江等省多此姓,2省顾姓约占全国汉族顾姓人口60%。【人】 顾安朱,周时人(21)。顾综,东汉时吴人,明帝时官至尚书令(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泸水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苗、彝、白、壮、土家、锡伯、裕固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己姓。伯爵,夏商之诸侯,今濮州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,是其地也。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亦云: “出己姓。顾伯,夏商诸侯,成汤伐韦、顾,顾之子孙散亡,以邑为氏。” 今河南范县东南五十里处有顾城,即古顾国遗址。②又据 《顾谱》云: “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,汉封东瓯。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。汉初居会稽,亦为顾氏。” 又,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出姒姓,越王勾践之支庶,封於顾邑,子孙遂氏焉。世为吴著姓,望出武陵。” ③或为满族姓所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载: “顾八代,官礼部尚书。谥文端。本姓伊尔根觉罗氏,自八代始,子孙以顾为氏。”此则以名为氏。④或为锡伯族之固尔佳氏所改。本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后改为单姓 “”,盖取固尔佳氏之首音谐“”而得。⑤或由裕固族之顾令 (或作 “顾勒都斯”) 氏所改。本房族名,或以代姓。后改单姓“”,取顾令氏之首音谐“”而得。

汉代有顾翔; 三国时吴有顾雍,丞相; 唐代有顾况,诗人; 明代有顾炎武,学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解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Qiā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市有分布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高式

    读音:gāo shì【源】 东汉时林邑国(故城在今越南南部)王之姓,见《梁书》(60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据《梁书》云: “林邑国王之姓。”古有林邑,其地在今

  • 賽西

    读音:Sàixī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介休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,

  • 圖魯卜台

    读音:Túlǔbǔtái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秃鲁八歹”。

  • 读音:liù【音】 亦音Liù(75,77,91)。【源】 ①系自偃姓。皋陶之后封于六(故城在今安徽六合北,或舒城东南60里),后灭于楚,子孙遂以国为氏(4,12,15,60)。 ②明时方孝儒拒为明成

  • 读音:Xiàn【音】 亦音陷(Xiàn)(17)。【源】 虞舜之裔有臽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 注云: “源于妫姓。系虞舜之裔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孟奴特

    读音:Mèngnú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巴大礼之妻为孟奴特氏(260)。

  • 陰康

    读音:Yīnkāng【源】 以古帝号为氏(9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有载,其注“阴氏” 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阴康氏之后。周有阴不佞,阴里人。”陰(阴),或作霒、霒。

  • 读音:shè【源】 获罪而得赦,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河东(17,418)。【人】 赦厥,战国时赵简子之臣,见《说苑》(60,62)。赦敬,明时河南中牟人,正统举人(15,21,24)。现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