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Qí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炎帝之裔,太公望子牙封营邱为齐国(故城在今山东临淄),子孙以国为氏(6,7,12,16,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,以字为氏(12,60,62)。卫大夫齐子即鲁公孙婴齐子,又名子叔齐子。③武都氐人有齐姓,见《晋书》(60,63,242)。④清满洲八旗姓喜塔喇氏、齐佳氏等均有改为齐氏者(180,18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清云南丽江府石鼓、中江等地土把总有齐氏,均为纳西族(253)。⑥赫哲(186)、蒙古(344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高阳、中山、汝南(17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%。尤以东北、河北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5省齐姓约占全国汉族齐姓人口62%。【人】齐豹,春秋时卫大夫(15,17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苗、白、壮、赫哲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姜姓,四嶽之苗裔也,与申,吕、许、皆姜姓。四嶽佐禹有功,或封于申,或封于吕,故太公谓之吕望。文王得于渭滨,以为太师,股肱周室,相武王克商,封于营邱,即今临淄县是也。或云营邱故城在潍州昌乐,其地本颛帝之墟。晏子曰: 昔爽鸠氏始居于此,季荝因之,逢伯陵因之,蒲姑氏因之,而后太公因之…… (后)为强臣田氏所篡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②又注: “卫大夫齐子,以字为氏。”③或出自历史上之氐族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晋书》注云: “武都氐人有齐姓。齐万年是也。”④或为满族姓齐佳氏所改,盖取 “齐佳” 之首音谐以汉姓“”而为单姓。见 《满族姓氏录》。⑤为独龙族之齐当氏所改。亦取其首音谐以汉字“”而为单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独龙族》。

战国时周有齐明; 汉代有齐晋,光禄大夫; 又有齐受,平恭侯; 晋代有齐恭,注 《汉书》; 前凉有齐肃,将军; 后凉有齐难,仆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zhū【源】 颛顼帝玄孙陆终之第五子安,赐姓曹。周武王封安之裔曹挟为附庸,居于邾(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),后灭于楚,子孙遂以国为氏(4,9,12,17,60)。【布】 北京、上海(91)、湖北钟

  • 梁繇

    读音:Liángyóu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“梁由”云:“‘由’,一作 ‘繇’。”详见“梁由”。

  • 读音:Gē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或系出少数民族姓(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yǐ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左史倚相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7,60)。②古帝倚之后(60)。【望】 楚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清时陕西西安府(21),今四川安县(322

  • 史华

    读音:shǐ huá与“史叶”同。

  • 越質

    读音:Yuèzhì【源】 越质,鲜卑一部落之名,聚居平襄,其酋叱黎时为西秦乞伏国仁所破,至其子诘归率众降于乞伏乾归。故系以部名为氏(70)。【变】①亦作〔越质诘〕(6,12,19,27,60)。②后改

  • 牟抵

    读音:Móudǐ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斯卜家支,四川越西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读音:L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云:“苙,中草药名,即白芷,当以此获姓,或为笠氏所改。”

  • 干献

    读音:gàn xiàn宋司徒华定之后,为干献氏。(见《世本》)

  • 毛耳己

    读音:Máoěrjǐ羌族姓氏。今四川之理县有分布,本为房名,或以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羌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