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赵孟吁生平

赵孟吁生平介绍

字子俊,汉族,元朝人。他是宋朝宗室赵与告第八子、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弟。有作品被收录于《书史会要·画史会要》。
>>查看赵孟吁的诗词古文

猜你喜欢

  • 殷淡

    南朝宋陈郡长平人,字夷远。才士。历黄门吏部郎,太子中庶子、领步兵校尉。孝武帝时以文章见知。文帝章太后庙祭祀缺乐章,淡奉武帝命为著新歌。

  • 穆修

    穆修(979~1032),字伯长,郓州汶阳(今属山东汶上)人。后居蔡州(今河南汝阳)。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、柳古文,曾亲自校正、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,赐进士出身。初任泰州司理参军,以负才寡合,被诬贬池州。后为颍州、蔡州文学参军,徒居蔡州。性刚介,好议论时弊,诋斥权贵。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,继柳开之后,力主恢复韩愈、柳宗元散文传统,至镂刻刊印韩柳集,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。对尹洙、苏舜钦、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。仁宗明道元年(1032)卒。著有《穆参军集》。

  • 晁公武

    晁公武(1105—1180),南宋著名目录学家、藏书家。字子止,人称“昭德先生”。济州钜野(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)人,晁冲之之子。

  • 程颢

    程颢(1032-1085),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

  • 张回

    字仲昌,椒之子。初能言,即问道是何物,众不能答,概然失笑而叹。五岁欲传经籙,父曰∶“且读儒书。”对曰∶“祖书不读,读他书何为?十岁嗣教,能辟谷导引之道,日行数百里,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,元至正十三年赠“玉清辅教弘济真君”。

  • 邓玉宾子

    邓玉宾子,同知邓玉宾的儿子,名字、籍贯、生平、事迹均不可考。其散曲仅存小令〔雁儿落过得胜令〕三首。作品表现了他对社会黑暗以及为官的危险的深刻认识。

  • 释宗演

    释宗演(釈宗演,SoyenShaku,1859~1919),若狭(福井县)人,日本临济宗僧。大正八年病逝,享年六十一。若狭(福井县)人。字洪岳,号楞伽窟、小厮子、不可往子。幼名常次郎。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,改名宗演。曾任圆觉寺派管长、临济宗大学(现花园大学)校长等职,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。会后,历访欧美诸国,并游化朝鲜、台湾等地。大正八年病逝,享年六十一。著有《西游日记》三卷、《楞伽漫录》十九卷、《欧文说法集》等。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、宝岳慈兴、太田常正等,此外,夏目漱石、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。

  • 沈际飞

    沈际飞,明代戏曲理论家。字天羽,自署震峰居士,江苏昆山人。生卒年不可考。著有《草堂诗余新集》。

  • 郑琰

    福建闽县人,字翰卿。任侠遨游闽中。工诗,词馆诸公争延致之,高文典册,多出其手。后至南京,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,每醉常骂主人为“钱虏”。吴与其兄构讼,疑琰泄其阴事,文致捕置京兆狱,瘐死狱中。有《二陬诗稿》。

  • 袁日华

    袁日华,罗定州西宁(今广东郁南)人,东莞籍。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(一六○六)贡生,官高州府教授。事见民国《旧西宁县志》卷二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