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顾众生平

顾众生平介绍

顾众(274年—346年),字长始。吴郡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东晋名臣,东吴偏将军顾悌之孙、西晋安东军司顾荣的族弟。顾众出身江南豪族,历官参军、从事郎中、义兴太守、封鄱阳县伯,拜丹杨尹,累迁尚书仆射。苏峻之乱时,他领导东方义军抵抗苏峻叛军的进攻。永和二年(346年),顾众去世,年七十三。获赠光禄大夫,谥号“靖”。>>查看顾众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早年经历

  顾众出身江南豪族,他的父亲顾秘,官至交州刺史。顾众被过继给伯父,伯父早逝,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。光禄大夫朱诞器重他。州府召他为主簿,举为秀才,又任命为余杭、秣陵县令,他一概不就职。琅邪王司马睿任镇东将军时,召顾众为参军。 

  永嘉五年(311年),顾众参与协助讨平不受司马睿命令的江州刺史华轶,获封东乡侯。司马睿担任丞相后,顾众迁任丞相掾。

  顾秘去世后,交州人拥立顾众之兄顾寿为新任刺史。然而不久帐下督梁硕就起兵杀死顾寿,专掌交州。顾众当时正往交州奔丧,但因杜弢之乱,整整用了六年才回到建康。经过吴兴郡时,当地故友可怜他长年流离于战祸,便给了他二百万钱,但顾众不接受。

  王敦之乱

  太兴元年(318年),司马睿正式即位为帝,顾众任驸马都尉、奉朝请,转任尚书郎。

  大将军王敦请顾众任大将军从事中郎一职,又上表补任他为南康郡太守。适逢诏令授顾众为鄱阳太守,加广武将军。他直奔鄱阳就职,不去拜访王敦,王敦颇感不满。及至王敦叛乱,命令顾众出兵接应,顾众迟疑徘徊不前。王敦大怒,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,并加以责问指斥,声色十分严厉,顾众面不改色,王敦怒容渐消。其时王敦怒斥宣城内史陆喈,顾众又为陆喈辨白。王敦的长史陆玩在座,深为顾众的危险处境担忧,出来对顾众说:“足下真所谓刚亦不吐,柔亦不茹啊,即使是古人仲山甫也未必有如此的胆识!”王敦起兵获胜,打算以顾众为吴兴内史。顾众坚决辞谢,举荐吏部郎桓彝,桓彝也礼让顾众,结果二人都未接受此职。 

  太宁元年(323年),王敦再度举兵进攻建康,意图篡位,停驻姑孰时,又以顾众为从事中郎。次年,王敦之乱被平定,顾众任太子中庶子。后迁义兴太守,加扬威将军。 

  苏峻之乱

  咸和三年(328年),历阳内史苏峻率叛军攻陷建康,顾众返回吴郡,暗中准备起义兵。当时内史庾冰因苏峻的军事压力而逃奔会稽,苏峻调了蔡谟接任内史,而张悊则在当地为苏峻招集士兵。顾众派人招揽张悊,及后派郎中徐机告诉蔡谟他以准备好起义兵,并招揽了张悊。当时会稽内史王舒举兵讨伐苏峻,蔡谟就响应王舒,授顾众为扬威将军、本国督护。在顾众的号召下,吴地士人纷纷响应义军。

  当时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,就派了管商、张健和弘徽领兵抵御。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,获取其物资,后就命堂弟顾飏屯兵无锡;而因蔡谟让位的庾冰重返吴郡,镇御亭;顾众则守海虞,阻截苏峻军。但张健等人却进攻无钖,顾飏大败,庾冰亦失守御亭,吴郡郡城被张健所掠。顾众虽领兵进攻,但只能击败敌军的别军。因着此败,王舒改以顾众督护吴及晋陵军,屯兵章埭。当时,虞潭领兵屯驻乌苞,不敢前进,管商则领兵举顾众及虞潭军作战,二人战败,顾众退守钱唐,后改守紫辟。 

  其时叛军正强盛,义军败退,数县被掠,众人都劝顾众渡过浙江。顾众说:“不可如此。现在固守紫壁,可以保全钱唐以南五县。如果放弃紫壁去别处,便成为失去依靠的寄居军队,控制无所,这不是长久之计。”临平人范明也对顾众说:“此地险要,可以控制敌寇,不可放弃。”于是顾众以范明为参军,范明率宗党五百人加入义军,全部义军共四千人,又进讨张健。张健退至曲阿,留钱弘为吴城令。义军驻扎路丘,与钱弘交战,斩其首级。顾众进驻吴城,派督护朱祈等九支义军,与兰陵太守李闳同守肻亭。张健派马流、陶阳等率兵前往攻打肻亭。李闳与朱祈等率义军迎战,大败叛兵,斩首二千余级。

  南土宿望

  咸和四年(329年),苏峻之乱被平定。朝廷论功封赏时,顾众认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,理应居首功;蔡谟则认为顾众首倡义举,并非自己之力。二人都上表朝廷,互相推让,成为一时美谈。此后,朝廷封顾众为鄱阳县伯,授职平南军司,顾众不就。又拜为丹杨尹、本国大中正,入朝任侍中,转为尚书。

  咸康末年(342年),顾众迁为领军将军、扬州大中正,顾众坚辞不就。后因母丧离职守孝。

  建元二年(344年),晋康帝驾崩,晋穆帝继位,并由中书令何充辅政。何充任命顾众为领军将军,顾众在为母服丧后上任,缓解了何充与武陵王司马晞不和的矛盾,又力图阻止何充因崇信佛教而虚耗过多金钱。而何充因为顾众是扬州地望,对他很是优待。

  年老去世

  顾众不久就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,但不被允许。后调任尚书仆射。永和二年(346年),顾众去世,享年七十三岁。朝廷追赠光禄大夫,谥号“靖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居易

    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  • 仲殊

    北宋僧人、词人。字师利。安州(今湖北安陆)人。本姓张,名挥,仲殊为其法号。曾应进士科考试。生卒年不详。年轻时游荡不羁,几乎被妻子毒死,弃家为僧,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、杭州宝月寺,因时常食蜜以解毒,人称蜜殊;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。他与苏轼往来甚厚。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。

  • 邓肃

    邓肃(1091~1132),字志宏,南剑沙县(今属福建)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,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,年四十二岁。少警敏能文,善谈论。会李纲罢相,上疏争之,干执政怒,罢归居家,绍兴二年(1132年)五月,携母避寇福唐(今福清),五月初九病逝,年仅41岁,归葬于邓墩。肃著有《栟榈集》三十卷,《挥尘后录》传于世。《闽沙邓氏族谱》载:邓肃,字志宏,父祖谷,长子邓普,字寰宇,次子邓慈。

  • 宋江

    宋江(1073年—1124年),字公明,绰号呼保义、及时雨、孝义黑三郎,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《水浒传》中的主人公。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,因为十分灵验,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。

  • 朱申

    虔州雩都人,字维宣,自号熙时子。仁宗皇祐间在太学有声。历官龙平尉。有《语孟辨笺》、《孙吴新注》。

  • 洪亮吉

    洪亮吉(1746~1809)清代经学家、文学家。初名莲,又名礼吉,字君直,一字稚存,号北江,晚号更生居士。阳湖(今江苏常州)人,籍贯安徽歙县。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,授编修。嘉庆四年,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,极论时弊,免死戍伊犁。次年诏以“罪亮吉后,言事者日少”,释还。居家十年而卒。文工骈体,与孔广森并肩,学术长于舆地。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,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。

  • 赵晓荣

    赵晓荣,字陟庭,嘉定人。诸生。有《罽古山房诗钞》。

  • 许德溥

    许德溥,字元博,如皋人。文人,南京失陷后,矢志以死,因父亲在世需要赡养,不得已剃发以偷生。为表达对明朝的一片忠心,在左右臂上分别刺上“生为明人,死为明鬼”八个大字,又在胸口刺上“不愧本朝”四字。后被人告发,系狱论死。其妻当流,为同县义士王某夫妻所救。

  • 序灯

    序灯,字奕是,杭州人。有《啸隐偶吟录》。

  • 李彭老

    李彭老(约公元1258年前后在世)字商隐(词综作字周隐,此从绝妙好词),号筼房,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理宗宝佑末前后在世。淳佑中,官沿江制置司属官。工词,与周密、吴文英等相唱酬。尝纳妾,吴文英作绛都春词以贺。彭老所作词,周密绝妙好词采录不少,与弟李莱老同为宋遗民词社中重要作家,合有《龟溪二隐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