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冯小青生平

冯小青生平介绍

冯小青,名玄,字小青。明代万历年间南直隶扬州(今属江苏)人。嫁杭州豪公子冯生妾。讳同姓,仅以字称。工诗词,解音律。为大妇所妒,徙居孤山别业。亲戚劝其改嫁,不从,凄怨成疾,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,年十八。>>查看冯小青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幼年
  冯小青,广陵(今扬州)的世家女。
  冯小青的童年就在广陵的太守府度过,生活富足。冯小青自小生得秀丽端雅,聪颖伶俐,深得父母的宠爱。冯小青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身,善于舞文弄墨、抚琴弹弦,只有冯小青这么一个宝贝女儿,自然是看得比眼珠子还重。从小对她悉心培育,一心盼望她长成一个才貌出众的姑娘。冯小青十岁那年,太守府中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尼,这老尼一身一尘不染的灰布袈裟,慈眉善目,她见冯小青聪明可爱,就将她唤到身边。冯小青觉得这老尼慈祥可亲,也就非常乐意地站在她面前。老尼抚着冯小青的头,缓缓开口说:“小姐满脸颖慧,命相不凡,我教你一段文章,看你是否喜欢?”冯小青好奇心正强,听她说要教自己文章,饶有兴致地点点头,专注地抬头看着老尼。老尼清了清嗓子,闭目合手,念了一大段佛经。老尼念完后,睁开眼睛看了看冯小青,冯小青知是在考自己,当即也闭了眼,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,竟然是一字不差。
  老尼脸露惊诧之状,随即摇了摇头,口诵一声“阿弥陀佛”,转身对着冯小青母亲郑重地说道:“此女早慧命薄,愿乞作弟子;倘若不忍割舍,万勿让她读书识字,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!

家道变故
 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建文四年,燕王朱棣借“靖难”之名夺得了建文帝的皇位。朱棣进军南京时,冯小青之父作为建文帝之臣,曾带兵坚决阻挡。当朱棣取得天下后,冯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,株连全族。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,幸免于难,慌乱之中,随着杨夫人逃到了杭州。在杭州城里,冯小青举目无亲,只好寄居到一个曾与冯父有过一回交往的本家冯员外家中。冯员外是经营丝绸生意的富殷,家大业大,见冯小青孤身一人,楚楚可怜,就收留了她。

情感经历
  住进了冯家,吃穿住都不用发愁了,可一夜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,使冯小青一直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。转眼到了元宵灯节,冯员外家张灯结彩,好不热闹。到冯家来走亲戚的杨夫人,也就是曾带冯小青来杭州的那位夫人,见小青一个人闷坐在屋中,就硬把她拉了出来看灯。冯家大少爷冯通是个精通文墨的儒商,趁着佳节灯会大显身手,制了不少谜语挂在灯上。待冯小青出来时,灯谜已被猜中大半,她走近看时,被一条谜语的谜面吸引住了:
  话雨巴山旧有家,逢人流泪说天涯;
  红颜为伴三更雨,不断愁肠并落花。
  这条灯谜的谜底一下子就被冯小青猜中了,但更吸引她的倒是这首绝句体的谜面,仿佛是她此时心境的写照,不由地站着发呆。
  冯小青异样的神情被制谜的冯家大少爷看在眼里,不禁升出一股怜惜之情。他早知道家里住进了一个遇难的小姐,听人说是如何才貌双全,无奈自己是有妇之夫,不敢随意造访。今见到冯小青,他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。
  冯通走近小青,轻声问道:“小姐是否已猜中这则灯谜?”冯小青猛地被惊醒,转头一看,是一位风度儒雅的年轻公子,不由得脸一红,低声答道:“可否是红烛?”冯通含笑点头,赞道:“小姐好悟性。”冯小青不好意思地走开了。
  几天后,杭州城里下了一场春雪。雪花飘落,到处银装素裹。冯小青的屋外有几树白梅,这时梅花正迎雪吐蕊,清香溢满小院。冯小青自幼就偏爱梅花,尤其是白梅。在广陵旧宅她的闺阁前就种着一大片梅树,每到梅花飘香时,她总喜欢留连其间,享受那份雅韵。飘落异乡,又见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,她沉闷的心情闪出一片晴朗。于是找了一个瓷盆走出房间,到院中的梅树丛中,十分用心地从梅花瓣上收集晶莹的积雪,准备用来烧梅雪茶。这也是她过去常做的一件趣事。
  就在这时,也有爱梅雅好的冯通走进了小院,他是特意来看梅花的。两个爱梅人在雪地梅树下不期而遇,似乎都没有感到惊异,只是会心地相对一笑。于是,冯通开始帮着小青一同拂扫梅雪,同时零零散散地侃着梅花的趣闻和吟梅的诗词。不知不觉中,就收到了满满一盆梅花雪。冯小青略带羞涩地邀请冯通进屋一同烧煮品尝梅雪茶,冯通欣然领命。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,烧雪、品茶、谈诗,情融意恰。有了那次倾谈后,冯通情不自禁地总想找机会接近小青。小青觉得冯通文雅知礼,又善暖人心,因此也十分乐意冯通来看她。如此一来,冯通三天两头瞒着妻子崔氏来会小青,小青的小屋中从此充满了生机。终于,两人的感情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,彼此不忍再暗中相会、日日别离,在春天来临时,冯通向父亲提出了纳妾的要求。冯员外原本对聪明可人的小青就颇有好感,加之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婚后三年不曾生育,因此爽快地应充了冯通娶小青为妾的婚事。崔氏对此虽然耿耿于怀,但既然老爷子点了头,她也奈何不得,只在暗中切齿发恨。
  小青与冯通有了名正言顺的关系,益发朝朝夕夕相伴相守。冯小青一个名门千金,嫁给商贾人家为妾,说来有些委屈。冯通对她那般轻怜蜜爱,她也就非常知足了,满以为劫难已过,否极泰来。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,重新抓住了幸福的人生。不料好景不长,新婚蜜月刚过,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就开发施展她大少奶奶的威风了。先是对冯通的行动严加约束,继而又对冯小青的生活挑三拣回。小青口味清淡,不习惯于冯家油腻的饮食,所以冯通常让厨子另外烧一些合小青口味的小菜。这天,厨子为小青单独炒的菜被崔氏看见了,她故意斥责厨子道:“冯家有大鱼大肉,谁让你还烧这些没油腥的菜,想丢冯家的面子吗?以后不许再烧!”说完,把那两盘菜狠狠地倒在了污水池中。

相关传说

  《醋葫芦》为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,其中到了结尾的地方都氏因妒而在地府受审时,波斯达那尊者想为其说情,因此翻阅历代妒妇案宗,其中一条便是小青告:

  一起风流未尽事小青告审得冯二、苟氏,一系村鄙贱夫,一系嚣顽蠢妇。以蕞尔之铜臭,得糟餐溺饮于人世者幸矣。乃妄想青娥,浪挥白镪,娶小青于广陵,陷为侧室。当想福分无多,日夕烧香拜礼,少忏平生之侥幸,尤恨迟耳,岂得反肆驴肝,轻锻凤翥,使接舆有德衰之叹,明妃无返汉之期!苟氏因之,得以大张妒檄,广树雌旌,揉碎娇花之瓣,削残方竹之棱,焚诗毁像,凌烁百般,彼袅袅者已灰飞矣,吾昭昭者能烟灭哉?首以苟氏,去其“艹”而傍“犭”,从以冯二,增其“虑”而减“ン”。小青天命不辰,有才无偶,既列散仙,勿生怨望。

  里面提到小青死后得天见怜位列散仙,而冯、荀二人轮回做狗做马。岂不快哉!

  从此也能看出当时人对小青的怜惜,因此杜撰这一情节,到也可以快慰一下青粉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诸葛亮

    诸葛亮(181-234),字孔明、号卧龙(也作伏龙),汉族,徐州琅琊阳都(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)人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、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散文家、书法家。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,死后追谥忠武侯,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。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,呕心沥血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其散文代表作有《出师表》、《诫子书》等。曾发明木牛流马、孔明灯等,并改造连弩,叫做诸葛连弩,可一弩十矢俱发。于234年在五丈原(今宝鸡岐山境内)逝世。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,成为后世忠臣楷模,智慧化身。成都、宝鸡、汉中、南阳等地有武侯祠,杜甫作《蜀相》赞诸葛亮。

  • 刘旦

    (?—前80)西汉人。武帝第四子。元狩六年立为燕王。博学经书杂说,好星历数术,招致游士。及卫太子、齐怀王死,旦自以次第当立,上书求入宿卫。武帝未许,遂立少子为太子。昭帝立,年幼,霍光秉政。旦与上官桀等谋杀光,废帝自立,事败自杀。谥剌。

  • 伍唐珪

    生卒年不详。袁州宜春(今江西宜春)人,唐末进士。家贫,坎坷失路,终老山村。事迹略见其诗及《唐诗纪事》卷七一。《全唐诗》存诗3首。

  • 钱俨

    钱俨(937-1003),字诚允,本名信,五代时期临安(今浙江杭州)人,吴越王钱镠之孙,文穆王第十四子。

  • 戴表元

    戴表元(1244~1310)宋末元初文学家,被称为“东南文章大家”。字帅初,一字曾伯,号剡源,庆元奉化剡源榆林(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)人。宋咸淳七年进士,元大德八年,被荐为信州教授。再调婺州,因病辞归。论诗主张宗唐得古,诗风清深雅洁,类多伤时悯乱、悲忧感愤之辞。著有《剡源集》

  • 孙不二

    (?—1182)宁海州人。丹阳顺化真人马钰之妻,与钰同师重阳王真人,诣金莲堂出家。世宗大定中居洛阳风仙姑洞,越八年,沐浴更衣,端坐而化,传为仙去。

  • 李直夫

    曹本《录鬼簿》载他是:"女真人,德兴府住,即蒲察李五。"金之德兴府属西京路,即今河北怀来。德兴府当是从他的先世起流寓寄居的地方。他应属女真蒲察氏,汉姓为李。一说他是至元延祜间人,曾任湖南肃政廉访使(见孙楷第《元曲家考略》)。作杂剧十二种,今存《虎头牌》一种,《伯道弃子》有佚曲存于《太和正音谱》和《北词广正谱》中,仅存剧目者有《念奴教乐府》、《谏庄公》、《怕媳妇》、《水淹蓝桥》、《错立身》、《劝丈夫》、《占断风光》、《坏尽风光》、《夕阳楼》、《火烧祆庙》十种。一说《怕媳妇》和《劝丈夫》实是同一个剧。

  • 宗智

    宗智,字圆明,号竹溪,江都人,本姓蔡。住瓜洲闻思庵。有《坐花轩集》。

  • 赵同骥

    字斯展,号午涯,嘉庆癸酉举人。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江西历署广昌、金溪、万安等县补高安江西县试,积弊甚重,力加整顿,丕变士风。道光辛卯、壬辰两充乡试,同考官,得人称盛。年六十有“托足愿同匏繫冷,到头知是菜羹香”句,归思遂动,乙未旋里,同治元年卒,年八十七。邑志传耆旧。

  • 完颜璹

    完颜璹(1172-1232)本名寿孙,字仲实,一字子瑜,号樗轩老人。金世宗孙,越王完颜永功长子。「天资雅重,薄于世味」(《中州集》卷五),累封密国公。天兴元年(1232)蒙古军攻金者汴梁,围城中以疾卒,年六十一。《金史》卷八五附传永功。璹博学有俊才,喜为诗。平生诗文甚多,自删其诗存三百首,乐府一百首,号《如庵小稿》诗词赖《中州集》以传。周泳先《唐宋金元词钩沉》辑为《如庵小稿》一卷,凡九首。元好问推为「百年以来,宗室中第一流人也」(《中州集》卷五)。多写随缘忘机、萧散淡泊意绪。况周颐称其「姜史、辛刘两派,兼而有之」(《惠风词话》卷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