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元子攸
元子攸(507—531年),即北魏孝庄帝,字彦达,河南洛阳人。北魏王朝第十位皇帝(528~530年在位),献文帝拓跋弘之孙,孝文帝元宏之侄,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,母为李媛华。武泰元年(528年),孝明帝元诩遇鸩而驾。尔朱荣兵向洛阳,图谋废立,以元勰家族为忠勋民望,遂拥立元子攸为皇帝,年号建义。不久,发动河阴之变,讨平葛荣、邢杲和元颢叛乱。永安三年(530年),诱杀权臣尔朱荣和元天穆。之后,尔朱兆攻破洛阳,将元子攸受掳北上,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,时年二十四。太昌元年(532年),追尊庙号敬宗,谥号孝庄皇帝。
- 徐寅
徐寅也称徐夤,男,字昭梦,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。博学多才,尤擅作赋。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。东归,闽王审知礼聘入幕,官秘书省正字。其试场所作《止戈为武赋》亦传诵一时。五代时依王审之,不得志,归隐家乡,卒。有《探龙集》等多种著作,《全唐诗》收录其诗220余首。
- 司马都
生卒年、籍贯皆不详。都登进士第。懿宗咸通中,与陆龟蒙、皮日休等吴中名士有唱和。后尝居青丘,与节度使王师范有交。事迹散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五二、《唐诗纪事》卷六四、《唐音癸签》卷二七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。
- 薛居正
薛居正(912年—981年7月12日),字子平。开封浚仪(今河南开封)人[1] 。北宋大臣、史学家。后唐清泰二年(935年)进士。历官后周谏议大夫、刑部郎中、宋初户部侍郎、兵部侍郎、参知政事、门下侍郎、平章事、左仆射、昭文馆大学士、司空。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因服丹砂而中毒死,享年七十岁。赠太尉、中书令,谥号文惠。咸平二年(999年),配飨太宗庙庭。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其代表作是《旧五代史》。
- 周玄
福建闽县人,字微之。与黄玄皆出林鸿门下,称二玄。永乐中以文学征,授礼部员外郎。尝挟书数千卷,居长乐高柄家,读书十年,卒业尽弃其书,谓已尽在腹中。为闽中十才子之一。有《宜秋集》。
- 易恒
字久成,庐陵人。徙家昆山洪武中应荐至京以老罢归有陶情集。
- 祖观
祖观,字觉阿,元和人,本姓张,名京度,字莲民。诸生。住通济庵。有《梵隐堂诗存》。
- 邹山
邹山,字宏景,号禹封,天门人。顺治辛卯举人,官玉山知县。
- 祝百五
祝百五,字丙季,江阴人。贡生。有《瘦丰诗钞》。
- 周馥
(1837—1921)安徽建德人,字玉山。初从李鸿章司文牍,累保道员。任津海关道。中法战争时,奉鸿章命赴海口编民船立团防。李督畿辅,从赞画立海军,办理轮电路矿及海陆军学校诸事。擢按察使、署布政使。中日战时,任前敌营务处。战后,授四川布政使。辛丑议和,随鸿章入都,为直隶布政使。鸿章死,署直督,旋擢山东巡抚。擢署两江总督,移督两广。光绪三十三年,告归。家居十四年而卒。溥仪为谥悫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