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诗词古文>杨嗣复生平

杨嗣复生平介绍

杨嗣复(783—848年),字继之或继子(《新唐书》为“继文”),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,东汉太尉杨震之后(第五子杨奉一脉)与杨虞卿为族兄弟。八岁能文,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,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,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,“皆权德舆门生,情义相得,进退取舍,多与之同”。累迁中书舍人。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,封爵弘农伯。李德裕辅政,被黜为湖南观察使。会昌元年(841年)三月被贬潮州。唐宣宗大中初,召为吏部尚书。卒谥孝穆。>>查看杨嗣复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平步青云

  他曾在‘户部’任官职,他父亲杨于陵是户部侍郎、尚书。他要求避嫌,皇帝下达诏令说,官相同,职位不同,没有嫌疑。父亲杨于陵告老还乡后,杨嗣复要求回家去服侍年老多病的父亲,朝廷不肯批准。

  他主持过两期‘朝考生平’,很是公正。先后选拔了68个人,多成长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。其中就有魏抃(794-859年,字申之,一作魏谟),他刚正不阿,有他先祖魏征的风格,任官职到户部、吏部尚书。杨嗣复与牛僧儒、李宗闵,出自同门,志趣相近,私交很深,杨还是个性情中人,所以他总体上属于‘牛李’的圈子。829年8月李宗闵、830年正月牛僧儒先后当宰相,交相推荐他,然而他不愿意超越在他父亲之上,所以只同意担任礼部侍郎等官职,不肯做‘中书门下平章事’(宰相)。

  833年李宗闵第一次被罢相,正担任‘尚书左丞’的他也跟着倒台,被遣放到四川,做‘剑南东川节度使’,后担任检校户部尚书等职。

官场浮沉

  直到838年正月,他回到朝廷,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,前后任职宰相3年零8个月。李宗闵再次罢相后,已经担任了宰相的杨嗣复还为他辩护和重新提拔,于是不可避免地深陷“二李党争”(李宗闵、李德裕朋党之争)。人们包括诗人白居易都纷纷躲避不及,而他和白敏中、元稹、杨虞卿、杨汝士家族却纷纷窜进去,淌这个混水。于是他与对立派李德裕、郑覃、陈夷行等产生了许多纠葛,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
  在840年8月,就发生了“紫宸奏事”。因为唐朝宰相不止一位的,当时的李珏、郑覃、陈夷行同是宰相。

  郑覃、陈夷行与他在皇帝面前发生争论。郑覃认为:杨嗣复任宰相后,现在的政事不如三年前自己当国的时候,并暗示杨与李宗闵朋党有瓜葛;陈夷行则攻击宰相李珏修国史时,美化自己,掩盖先帝的美德。杨嗣复有口难辩。

再被重用

 文宗李昂最痛恨‘二李’朋党,他甚至说:“去河北贼非难,去此朋党实难”。朝廷从821年开始,朋党拉帮结派,相互打击,国家受损。825年就出现了所谓“八关十六子”的集团,此后‘二李’又轮流做宰相,‘纷纭排陷,垂四十年’,所以,朋党这事是当时皇帝认为最要命的一件事情。杨嗣复只得坚决要求辞职。

 最终皇帝罢免了郑覃、陈夷行,让杨嗣复一个人独力管理天下事,这说明他还是很信任杨嗣复的。

  841年正月,杨嗣复正准备对官员们进行精兵简政的时候,文帝去世了。宦官仇士良废掉遗诏,拥立了唐武宗。同年9月,贬斥杨嗣复做吏部尚书、湖南观察使。

  皇帝认为杨嗣复是‘安王’、‘杨妃’的党羽,于是派人分路去追杀杨嗣复、李珏等人。宰相李德裕与崔郓、崔珙等人醒悟过来,阻止皇帝‘手滑’、追还使者,只把杨嗣复贬谪做了潮州刺史。

  6年后,他被招回,做了江州刺史一年,升为吏部尚书,可是走到岳州,就去世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任昉

    任昉(460年-508年),字彦升,小字阿堆,乐安郡博昌(今山东省寿光市)人。南朝文学家、方志学家、藏书家,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十六岁时,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,后被朝廷征召,任太常博士、征北行参军。永元末年,任司徒右长史。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,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,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。天监二年(503年),出任义兴太守。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、御史中丞、秘书监、领前军将军。天监六年(507年)春,出任宁朔将军、新安太守。天监七年(408年),任昉在任上去世,终年四十九岁。追赠太常卿,谥号“敬子”。

  • 萧琛

    (478—529)南朝梁南兰陵(今江苏常州)人,字彦瑜。萧惠开从子。少朗悟,有才辩。起家齐太学博士。与萧衍(梁武帝)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“西邸八友”。入梁,累迁安西长史、江夏太守,官至侍中、特进、金紫光禄大夫。频莅大郡,不治产业,有阙则取,不以为嫌。性通脱。自称有音律、书、酒三好。年长,二事都废,唯书籍不衰。有《汉书文府》、《齐梁拾遗》等,均佚。

  • 苏芸

    宪宗元和间进士。曾游岭南。事迹见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五六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句。

  • 薛式

    薛式(公元1078-1191)名薛道光、又名薛道原,字太源。北宋时阆州(今四川阆中)人,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。内丹名家,石泰嫡传弟子,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,道教称为“紫贤真人”,南五祖之三。

  • 张世昌

    世昌字叔京,诸暨人。

  • 李材

    元京兆人,字子构。诗才敏妙,多奇句。早卒。有《子构集》。

  • 何失

    元大都昌平人。有才气,工诗文。顺帝至正间,公卿交荐,以亲老辞。为揭傒斯、虞集所推重。

  • 罗洪先

    罗洪先(1504-1564),字达夫,号念庵,汉族,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(今吉水县谷村)人,明代学者,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。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,“考图观史“,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、远近错误,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,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、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,以计里画方之法,创立地图符号图例,绘成《广舆图》。创编成地图集形式,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,还加以发展,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。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。

  • 宗韶

    宗韶,字子美,满洲旗人。官兵部员外郎。有《四松草堂诗集》。

  • 汤允绩

    [明](公元?年至约一四六七年)字公让,濠人。生年不详,约卒于明宪宗成化三年。为诸生。工诗,负才使气。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,即席成数万言。忱荐之朝,少保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,应对如响。稍迁至指挥佥事。天顺中,锦衣侦事者摭允绩旧事以闻,谪为民。成化初,复故官。三年,擢都指挥佥事,分守孤山堡,与贼战死。允绩官京师时,与王淮、刘溥等唱酬,号景泰十才子。著有东谷集十卷,《明史艺文志》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