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中焦脾胃之阳。指脾运化和胃受纳、腐熟水谷的功能,因脾胃主中土,居中焦,故称。《类证治裁》:“其中阳虚,浊阴犯胃,吐黑绿苦水者,用辛热开浊。”
同胃主降浊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程衍道条。
即皮肤针疗法。因刺激轻微,适用于小儿,故名。见该条。
清·叶天士所创的温病辨证方法。即将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气、气分、营分、血分四个阶段,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。病变按卫、气、营、血逐步发展者为顺传;由卫分迅速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;
通壅。壅塞不通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肺之雍,喘而两胠满。肝雍,两胜满,卧则惊,不得小便。”谓脏气满而外壅于经络所出现胀满等症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小飞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履贯未详。字若瑛。辑有《方便书》10卷,未见流传。
综合性医书。2卷。清·韩永璋撰于1906年。本书摘编作者临证医案、师授家传治验及研究古医书心得。上卷有内、妇、儿科数十条医案;下卷医论、集方、汤头歌括。对伤寒病证的辨析,以及伤寒、温病治疗要领,有简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