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又名舌涩。系指舌体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之谓。多因脾胃积热,津液灼伤所致。症见舌体卷缩,转动不灵,言语不清。治宜清热生津,治宜导赤散加减。或升麻葛根汤加薄荷、黄芩、枯梗等。若因中风、暑痉之痰阻心窍者,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黄芩之别名,详该条。
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。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。
望诊巩膜可见蓝点,下唇部粘膜有散在、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。这些征象,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。
【介绍】:见崔季舒条。
【生卒】:1892~1979【介绍】:四川成都人。毕业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,留校任教。曾从成都名医董雅庵学书法古文,并习医,后即以医为业。历任四川国医学院副院长、院长,四川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,成
见《灵枢·肠胃》。消化道的一部分。有小肠、大肠之分。参见各该条。
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。
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即积痢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黄花远志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