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丹毒

丹毒
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又名丹熛天火火丹。因患部皮肤红如涂丹,热如火灼,故名。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;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;发于小腿者名流火。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;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;亦有外伤感染所致。初起患部鲜红一片,边缘清楚,灼热,痒痛间作,迅速蔓延扩大,发热恶寒头痛口渴;甚者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毒邪内攻之证。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。抱头火丹服普济消毒饮,流火可服龙胆泻肝汤加味,重证服兰叶散加黄芩元参,或漏芦汤,或消丹饮加味;外治可用复方黄连膏,或四色散敷贴,或以赤小豆一升磨筛细,或以榆树根白皮作末,以鸡子白和如泥,涂之;若热痛焮赤甚者用金花散敷之;亦可用升麻榻汤外洗。下肢复发性丹毒可用砭镰法放血,以泄热毒

猜你喜欢

  • 酱瓣半支

    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马牙半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嫩双钩

    见上海中医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钩藤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通脉

    治法之一。①具有温通阳气,振奋心脉的作用。少阴病内有真寒,外有假热,表现为四肢厥冷,脉微细欲绝,身反不恶寒,面色浮红的戴阳证,用通脉四逆汤(见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)。②妇女产后气血虚弱,无乳或

  • 浮热

    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。②指阴寒盛于内,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。

  • 臂阳明脉

    经脉名。即手阳明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臂阳明脉:出中指间,循骨上兼(廉),出臑□□上,奏(凑)(枕),之口。其病:病齿痛,□□□□。诸病此物者,皆灸臂阳明脉。”

  • 桃红四物汤

    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卷十五方。当归、赤芍药、生地黄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。水煎服。功能活血调经。治妇女月经不调,痛经,经前腹痛,毒。行不畅而有血块,色紫暗,或血瘀而致的月经腹痛。及淋漓不净等。

  • 幼科汇编

    儿科学丛书。肖绍渠编,刊于1913年。为《幼幼集成》、《达生编》、《遂生编》、《福幼编》及《引痘新法》五书的合刻本。

  • 老鼠豆根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豆科植物老鼠眼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.的根。活血止痛,杀虫解毒。①治痛经,小儿疳积。煎服10~15克。②治肿毒,瘰疬,蛇咬伤。捣烂外敷。

  • 弃杖散

    经验方。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》(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)。当归尾、姜黄、紫荆皮各120克,细辛、大黄、生川乌、皂角、肉桂、透骨草、丁香、白芷、红花各60克。为细末,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,外

  • 周广

    【生卒】:八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吴(今江苏境内)人。从纪朋学习医学,善于观察病人的气色言谈,判断疾病的浅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