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变刺
即九刺,详该条。
即九刺,详该条。
见《吉林中药手册》。为北豆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元交条。
病名。指喉痈之生于高位者。《咽喉经验秘传·双喉痈篇》:“……须要看他地位,在上者为元痈。”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七:“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,头如米大,亦如谷大,白色者是。”类似囊肿性痤疮。
见《证治要诀类方》卷四。即五味子丸第一方之二,见五味子丸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六方。生石决明、僵蚕、防风、穿山甲、连翘、羌活各一钱,乳香、甘草、金银藤、黄连、当归尾、大黄、天花粉各八分。酒、水煎,空腹服。治颈项坚肿木硬,口躁舌干,恶心烦渴,便秘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王士雄撰于1838年。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,改名为《随息居重订霍乱论》。上卷论病情及防治法;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,并介绍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据记载一患者因麻风病常吃蛇肉,引致吞食即吐的病症。任度以芒硝、大黄等为之治愈。
见清·周纪常《女科辑要》卷五。即倒产。详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八卦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山廓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