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药性论》。即栀子,详栀子条。
指纹青而紫黑,为风热邪气深重,闭郁血络,证多危重。
方书名。6卷。明·罗浮山人约撰于万历年间。刊于1696年。书中所集录的验方,分为固精、种子、妇人、小儿、诸风、痰火、须发等30门。现存1696年重刊本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喜则气缓。因暴喜伤阳,心神涣散,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倒吊蜡烛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时方歌括条。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》。即肩疽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血灌瞳人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。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日间无事,将晡腹膨,一夜肠鸣,不得宽泰,次早洞泻,此名顿泻。”治宜健脾利湿。偏湿盛者,用胃苓汤加木香、砂仁;偏脾虚者,用理苓汤加木香。
病名。出《治疔大全》。即龙泉疔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