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色花

五色花
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笋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肉苁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右胁痛

    证名。指右侧胁痛。多由肝邪犯肺或气滞、痰饮、食积引起。《医学入门》卷四:“食积胁(右)下,如扛挭起一条作痛,神保丸、枳实煎汤下,轻者保和丸;痰饮流注肝经,喘咳引痛者,二陈汤加南星、苍术、川芎、柴胡、白

  • 子鸣

    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明

    见日华子条。

  • 点眼

    把药物研制成干燥而极细的粉末,点于眼内。粉末制作要求很严,药物纯净,研制后先试放于舌上,若溶化而无渣滓方能使用。眼科用以消炎退肿去翳。

  • 民众医药指导丛书

    书名。蔡陆仙著,刊于1935年。共四集,24种。包括《伤寒病问答》、《温热病问答》、《肠胃病问答》、《内科杂病问答》、《小儿科病问答》、《妇人科问答》、《外科病问答》等。均采用问答的形式,较通俗地阐述

  • 筋燥

    病证名。指筋脉干燥,屈伸不能自如之证。《圣济总录纂要》卷二:“天癸亏而凝涩,则肾脂不长。肾脂不长,则髓涸而气不行,……外证当挛节,则以髓少而筋燥,故挛缩而急也。”多由肝经燥热,血液衰少,或肾虚髓少,筋

  • 犁尖草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怒伤肝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大怒不止,则肝气上逆,血随气而上溢,可致面赤、气逆、头痛、眩晕,甚而吐血或昏厥卒倒等病症。

  • 惊啼壮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二。指小儿壮热惊厥而啼,为热邪炽盛上窜于心,灼伤阴液而成。临床常兼有面黄颊赤,神志恍惚不宁。治宜清热安神。用钩藤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