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邪

五邪

五脏病邪的合称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肺,则病皮肤痛寒热,上气喘,汗出,……邪在肝,则病两胁中痛,……邪在脾胃,则病肌肉痛,……邪在肾,则病骨痛阴痹。……邪在心,则病心痛喜悲,时眩仆。”②指五种病因。《难经·四十九难》:“中风,有伤暑,有饮食劳倦,有伤寒,有中湿,此之谓五邪。”③指五脏各自对〈2〉的五种病因的反应。《难经·五十难》:“病有虚邪,有实邪,有贼邪,有微邪,有正邪,何以别之?”所指的五种邪,均与五脏的五行属性联系。④指风、寒、湿、雾、饮食之邪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清邪居上,浊邪居下,大邪中表,小邪中里,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。”⑤《灵枢经》篇名。五邪,指五脏的病邪。本篇主要讨论邪在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所出现的证状和针法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五别络

    即十五络脉,见该条。

  • 二合

    经脉的表里关系组合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指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相合而言。

  • 急中风

    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三。又名急风。详见该条。

  • 蟹爪寄生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枫香寄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鸣条

    喻风木之声,形容春天的正常时令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春有鸣条律畅之化,则秋有雾露清冷之政。”

  • 苏子瞻

    【介绍】:见苏轼条。

  • 赵廷海

    【介绍】:见赵兰亭条。

  • 引气

    气功术语。即将气引运到身体一定部位。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十六卷循天之道:“天气常下施于地,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。”隋·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一。“养生方导引法“:“鼻引气入喉,须微微缓作,不可卒急强作

  • 上焦吐

    证名。《活法机要·吐证》:“上焦吐者,皆从于气。……其脉浮而洪。其证食已暴吐,渴欲饮水,大便结燥,气上冲而胸发痛。其治当降气和中。”宜用桔梗汤、木香散、七气汤,或用六君子汤加木香、藿香、桔梗、枇杷叶等

  • 赤疳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五疳之一。详五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