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水胡满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灵枢·痈疽》:“发于膺,名曰甘疽。”多由忧思气结而成。生于胸部中府穴下。初起如谷粒,色青,逐渐长大形如瓜蒌,色转紫红,坚硬疼痛,憎寒壮热。溃脓,稠者为顺;若过十天、半月,不成脓,寒热不解,脉见
七方之一。以两方或数方结合使用的方剂。此外,本方之外另加其它药味,或方中各药用量相等的亦称复方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海上名方》、《海上仙方》、《孙真人海上方》。托名唐·孙思邈撰(据《郑堂读书记》记载,当为宋·钱竽撰)。1卷。书中列120余种常见病证的单验方,每方编成七言歌诀,便于习诵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
书名。4卷。清·吴坤安撰于1796年。吴氏所说的伤寒,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。本书辨析伤寒、温热病证治,伤寒推崇王宇泰、喻嘉言、柯韵伯等;温热悉遵叶天士、薛生白学说。条理清楚,论述颇精。卷1辨类伤寒及
即睾丸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腰痛不可以转摇,急引阴卵。”
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观其色,察其目,知其散复。”
病名。指太阳病、阳明病、少阳病、太阴病、少阴病、厥阴病六经病症。《伤寒论》中把外感疾病在发展、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证候,依据所侵犯的经络、脏腑病变部位,受邪轻重,邪正盛衰,划分为六经病证,以之分辨阴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即桑白皮,详该条。
通过直流电治疗机将药物离子导入穴位、经络或病变部位,以发挥药物、穴位、经络综合作用的治疗方法。使用时,先将药液匀洒在药垫上,置于穴位或局部病变皮肤处,辅极放在颈或腰部,然后接好两个电极板,打开治疗机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