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总论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毛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。脾有裹藏血液的功能。参见脾藏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备览》,生于左额之疽为风疽、右额之疽为气疽,故名。证治见额疽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白药子,详该条。
噎膈证的一种,与上膈相对。指进食后,过一段时间,食物才吐出。《灵枢·上膈》:“虫为下膈,下膈者,食晬时乃出。”张志聪注:“病在膈上者,食饮入而还出;因于膈下者,食入,晬时乃还。”
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九。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,多因痰邪内伏,复感风寒之邪,壅滞于肺所致。症见胸满气促,痰多食少。无表寒者,宜豁痰降气,用枳实汤;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,用小青龙汤。
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
①指肾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阴中之太阴,肾也。”②指两足之三阴经络。《灵枢·阴阳系日月》:“足之阴者,阴中之太阴也。”
【介绍】:见黄元御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红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