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生于臀部的疮疡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痤疿疮、风疳,即古之痤疿疮。多因暑天坐日晒几凳,或久坐阴湿之地,以致暑湿热毒,凝滞肌肤而成,初起臀部皮损如粟米或豆粒大丘疹,色红发痒,进而焮赤肿痛如火燎,
指第五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五椎下间主肝热。”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即石榴皮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食积不化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食积腹胀之症,肚腹胀急,按之实痛,或一条扛起,或见垒垒小块,或痛而欲利,利后稍减。”多因饮食不节,食滞肠胃所致。治宜消食化积为主。肚腹胀急,按之实痛者,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中脾积。食硬物或冷物伤脾而成的积滞。症见面黄,或带虚浮,脐上微痛,肚皮热,饮食减少,脐上及腹中痛,所食不化,头微热。治宜消积健脾。先用取癖丸,后用匀气散、醒脾散调理。
推拿穴位名。①即赤淡黄筋。见《保赤推拿法》。②即赤筋。各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发的病证。《时病论》:“是证多发于夏秋之间,良由天暑下逼,地湿上腾,暑湿交蒸,更兼秽浊之气,交混于内,人受之,由口鼻而入,直犯募原。初起头痛而胀,胸脘痞闷,肤热有汗,频欲恶心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方。橘红、杏仁各等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腹米汤送下。治气秘。
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山肉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