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关格

关格

①病名。①小便不通名关,呕吐不已名格,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为关格。见《伤寒保命集类要·关格病》。《医学心悟》卷三:“更有小便不通,因而吐食者,名曰关格。经云:关则不得小便,格则吐逆。关格者,不得尽其命矣。”本证多系癃闭的严重阶段,可见于尿毒症等疾患。②大便不通名内关,小便不通名外格,大小便都不通名关格。《诸病源候论·关格大小便不通候》:“关格者,大小便不通也。大便不通谓之内关,小便不通谓之外格,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。由阴阳气不和,荣卫不通故也。阴气大盛,阳气不得荣之曰内关;阳气大盛,阴气不得荣之曰外格;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。关格则阴阳气否,结于腹内,胀满,气不行于大小肠,故关格而大小便不通也。”③指上不得入而呕吐,下则大小便秘结者。《医贯》卷之五:“关格者,粒米不欲食,渴喜茶水饮之,少顷即吐出,复求饮复吐。饮之以药,热药入口即出,冷药过时而出,大小便秘,名曰关格。关者下不得出也,格者上不得入也。”④指呕吐而渐见大小便不通者为关格。《医醇賸义·关格》:“患此证者,多起于忧愁怒郁,即富贵之家,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,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,而非起于下焦也。始则气机不利,喉下作梗;继则胃气反逆,食入作吐;后乃食少吐多,痰涎上涌,日渐便溺艰难。此缘心肝两经之火煎熬太过,营血消耗,郁蒸为痰;饮食入胃,以类相从,谷海变为痰薮,而又孤阳独发,气火升痰,宜其格而不入也。”因肝气犯胃,食入作吐,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;痰气上逆,食入呕吐,人参半夏汤;孤阳独发,阻格饮食,甚则作呃,和中大顺汤。二气双调饮通治关格。②脉象之一。指人迎寸口脉俱盛极,系阴阳离决之危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四盛,且大且数,名曰溢阳,溢阳为外格。”“脉口四盛,且大且数者,名曰溢阴,溢阴为内关,内关不通,死不治。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,命曰关格,关格者,与之短期。”③指阴阳均偏盛,不能相互营运的严重病理状态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阴气太盛,则阳气不能荣也,故曰关;阳气太盛,则阴气弗能荣也,故曰格。阴阳俱盛,不得相荣,故曰关格。关格者,不得尽期而死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温热论

    见广温疫论条。

  • 遗道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遗溺,灸遗道,侠玉泉五寸。随年壮。”即位于脐下4寸(中极即玉泉)旁开2.5寸处。与肠遗穴同位。近代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。

  • 王九达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日逵,德安(今属江西)人。至吴、越间刻苦攻医,自悟心法。遇病经治辄应手而愈。撰有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》9卷(1628)。按摄生、脏象、经度、运气、脉候、色诊、病能、论治、针刺分

  • 高锦庭

    【介绍】:见高秉钧条。

  • 点眼

    把药物研制成干燥而极细的粉末,点于眼内。粉末制作要求很严,药物纯净,研制后先试放于舌上,若溶化而无渣滓方能使用。眼科用以消炎退肿去翳。

  • 产后瘫痪

    病证名。见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。因产时去血过多,经脉空虚以致半身不遂,手足麻木不仁,拘挛不知痛痒。治宜补气养血。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、补阳还五汤。切勿误认为风症,妄用祛风散血燥烈等药。

  • 地茄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地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猴耳草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寻骨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纪天锡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字齐卿。泰安(今山东泰安)人。早年弃进士业,习医术,以医闻名于世。撰有《集注难经》,五卷。大定十五年(1175)上其书,授医学博士。

  • 肩解

    ①人体部位名。指肩关节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小肠手太阳之脉……出肩解,绕肩胛。”②穴位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肩解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谓肩井也。在肩上陷解中,缺盆上,大骨前。”又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肩解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