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即杧果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石仙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之两侧部。属肝胆。见舌条。
一般多指阳萎症的病机。证治同肾阳虚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枸骨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生。字道源。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撰有儿科专书(疮疹诀》。
病证名。属经行后期症型之一。多因素患失血,或大病、久病,或产乳过多,耗伤阴血,以致血海空虚,冲任不足,胞宫不得按时满溢,导致月经过期而来。症见经期错后在七、八天以上,血量较少、色淡,面色萎黄,皮肤不润
【介绍】:参见程邦贤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九方。龟板一两,胎发、猪毛、羊毛、鸡毛、鹅毛各四两,牛油、猪板油、桐油各二两,炒黄丹八两,麻油一斤。同熬枯滤清,以丹收膏,摊贴患处。治恶疮,久不收口,及臁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