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前胡丸

前胡丸

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八方。前胡、赤茯苓桃仁(麸炒)、陈皮鳖甲(酥炙)、煨诃子各一两,木香枳实(麸炒)、桂心槟榔半夏(汤浸七遍去滑,微炒)各三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生姜橘皮煎汤送下。治气劳,心胸噎塞,不下食,渐加羸瘦。②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八方。前胡、赤芍药桔梗、赤茯苓、枳壳(麸炒黄,去瓤)、炒大黄郁李仁(汤浸去皮,微炒)、当归各半两,鳖甲(涂醋炙令黄,去裙襕)一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绿豆大,三岁小儿每服五丸,空腹粥饮化下。治小儿癖气腹痛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傣医验方译释

    傣医方书。周兆奎等主编。全书载傣医古验方200首。涉及预防、保健、内、外、妇、产、儿、骨伤、五官、皮肤、传染等各科用药内容。为整理和研究民族医药提供了丰富资料。1990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绿风内障

    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绿风、绿风内障证、绿水灌珠、绿水灌瞳、绿风变花。为五风变内障之一。多由肝胆风火升扰,或阴虚阳亢,气血不和引起。证见发病迅猛,眼珠剧烈胀痛,牵引眼眶头额胀急,疼痛欲裂,恶

  • 十味参苏饮

    《正体类要》卷下方。人参、紫苏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桔梗、前胡、葛根、枳壳各一钱,炙甘草五分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气逆血蕴上焦,发热气促,或咳血衄血,或痰嗽不止。

  • 脊阳关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腰阳关。见该条。

  • 桐子油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桐油,详该条。

  • 虚中风

    虚中之一种。《寿世保元》:“中风手足软弱,不能举动,外症自汗者,虚中风也。若手足强急,口眼斜,伸纵痛者,实中风也。”参见虚中条。

  • 肝实证

    指肝病因邪气盛实所出现的证候。多由气郁、火旺等所致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,苦肉中痛动,善转筋。”《圣济总录·肝脏门》:“肝实之状,苦心下坚满,常两胁痛,或引小腹,忿忿如怒,头目眩痛,目

  • 保寿粹和馆

    宋代保健机构。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。

  • 小儿痰实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饮乳不下,口吐涎沫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一百七十七:“小儿乳食不下,吐涎沫而微壮热者,痰实也。”治宜利气化痰,用赤茯苓散(赤茯苓、陈桔皮、川朴硝、旋覆花、甘草)。

  • 小海

    经穴名,代号SI8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,合(土)穴。位于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,屈肘取穴。一说在“天井外旁五分”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;并有尺侧上、下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