匡忠
【生卒】:1359~1428
【介绍】:
明医家。字体道。世居济南。祖父匡通、父匡友文皆以医名。忠以家学相承,读经书医籍均能得其旨趣。青年时丧父,即开门授徒。里人抱疾求治者,无不以诚心起其危殆,从不计酬报,人多德之。子匡愚,代父任惠民药局医士。后奉召随郑和三度出使西洋,历交趾、占城、爪哇、三佛齐、满刺、苏门答腊、钖兰山、暹罗、索尼诸地。著《华夷胜览》。回国后仍以医业于乡里。
【生卒】:1359~1428
【介绍】:
明医家。字体道。世居济南。祖父匡通、父匡友文皆以医名。忠以家学相承,读经书医籍均能得其旨趣。青年时丧父,即开门授徒。里人抱疾求治者,无不以诚心起其危殆,从不计酬报,人多德之。子匡愚,代父任惠民药局医士。后奉召随郑和三度出使西洋,历交趾、占城、爪哇、三佛齐、满刺、苏门答腊、钖兰山、暹罗、索尼诸地。著《华夷胜览》。回国后仍以医业于乡里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红花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娑罗子,详该条。
病名。疟疾的一种。亦称食疟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胃疟者,令人且病也,善饥而不能食,食而支满腹大,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。”参见食疟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九香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浮小麦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宇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肝黄者,面色青,四肢拘急,口舌干燥,言语蹇涩,面目不利,爪甲青色,若背上浮肿,腹胁胀满者难治。”治用烙法及柴胡散、***散等方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齿黄,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:“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,肠痔也。”即肛门周围脓肿而伴有恶寒发热者。参见肛门痈条。
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二引陆子寿方。鹿茸(酥炙)半两,炒远志、炒菖蒲、炒茯神、炒酸枣仁、炒干地黄、炒当归、人参、炒白术各一两,麝香一分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十丸,人参汤送下。功能养心肾
又称常色。健康人面部色泽,明润含蓄,红黄隐隐,容光焕发,表示气血平和,精气内充,为有胃气、有神之象,属无病的常色。正色有主色、客色之分。主色是每个人基本肤色,视个体而异;客色随气候、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