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即临产。因古代产妇临产时,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,故名。
见温疫论条。
病证名。《医学纲目》:“凡小儿所患泻痢,皆因暑湿风热,乘脾胃虚而得。”因“脾气虚,肺无所养,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,用补中益气,或四君子为主。”若脱出绯红或作痛者,为血虚有热,宜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牡
见疠、戾气各条。
【介绍】:见梁周泰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,为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
儿科病证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婴儿出生时咽下秽液,内扰于胃,生后当天或次日多次呕吐。将秽液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,可自行缓解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鸡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道家称口为玉池。《黄庭内景经》:“口为玉池太和宫。”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有玉池散,治齿口臭。
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六。又名蚘心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