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即临产。因古代产妇临产时,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,故名。
病名。见《辨证录》卷十三瘰疬门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【介绍】:见宋慈条。
气功功法。见胎息条。
鼓胀之一。《世医得效方·胀满》:“烦躁嗽水,迷忽惊狂,痛闷喘息,虚汗厥逆,小便多、大便黑,名血胀。”《医钞类编·胀病门》:“血胀,瘀蓄死血作胀。”《张氏医通·鼓胀》:“蓄血成胀,腹上青紫筋见,或手足有
泛指热邪深伏于体内的发热病症。出《素问·本病论》。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:“若因外邪先受,引动在里伏热,必先辛凉以解新邪,继进苦寒以清里热。”伏热,章虚谷引申为伏邪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清凉法
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。即玉门或曰阴户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即小腹痈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青霏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西南)人。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,撰有《脉药联珠药性考》及《古方考》(有1795年合刻本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