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口疳

口疳

病名。①指口腔病。①即满口疳蚀。详该条;②又名糜疳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多由阳明湿火薰蒸而发,常见于小儿。症见口内腐溃,或连及咽喉,疼痛不适,饮食有碍,或形瘦,腹胀泄泻手心热等。治法初宜清泻湿热,用清胃散加减;继则健脾益胃,用参苓白术散加减。可用银花甘草薄荷连翘煎汤漱口。并外吹冰硼散;或以人中白散(人中白煅红60克、孩儿茶30克、黄柏、薄荷、青黛各18克、冰片1.5克共为极细末),少量掺口疳上(《外科正宗》卷四)。②为龋齿别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二:“又口疳,其齿断不触,自然脓血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酸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。

  • 药鼎

    道士炼丹工具。亦称丹鼎。多为可以加火的密闭的铜铁器。

  • 缓脉

    脉象之一。一息四至,来去怠缓。若脉来和缓均匀,为平脉;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,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。《脉诀汇辨》:“缓为胃气,不止于病,取其兼见,方可断证。浮缓伤风,沉缓寒湿,缓大风虚,缓细湿痹,缓涩脾

  • 神效脚气秘方

    见医方全书条。

  • 暴泻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又称暴泄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心烦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心烦,由余血奔心,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。……宜祛瘀血为主,服金黄散。七日后作虚烦治,服麦门冬散。”

  • 轻重

    脉诊手法之一。指切脉时指力的轻按、重按。《难经·五难》:“初持脉,如三菽之重,与皮毛相得者,肺部也。如六菽之重,与血脉相得者,心部也。如九菽之重,与肌肉相得者,脾部也。如十二菽之重,与筋平者,肝部也。

  • 妊娠中暑

    病名。见边继孝校刊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妊娠中暑热之邪。症见发热口渴,自汗闷乱,昏愦倦怠,胎动不安。治宜清暑安胎。方用香薷饮,大渴多饮加麦冬、黄芩、花粉、五味子、栀子。

  • 七情疝

    病名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七情疝乍满乍减。湿热者气疝饮、古萸连丸;寒冷者蟠葱散、生料木香匀气散”。

  • 血信

    见《产宝》。即月经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