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口臭

口臭

指口内呼出秽浊的臭气。又名口气口殠。《诸病源候论·口臭候》:“口臭,由五脏六府不调,气上胸鬲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唇舌病源流》:“虚火郁热,蕴于胸胃之间,则口臭,宜加减甘露饮,或心劳味厚之人,亦口臭,宜加减泻白散,或肺为火烁亦口臭,宜消风散、加减泻白散,或吐脓血肺痈状而口臭,他方不应,宜升麻黄连丸。”并可用香薷藿香煎汤含漱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贯云

    【介绍】:见沈彤条。

  • 清心药方

    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方。降香、白芷(醋炒)、苏木、(盐水炒)、枳壳、藿香(清油炒)、丁香皮(盐水炒)、紫金皮、木香(茶水炒)、丁香(米泔水炒)、木通、栀子、大黄、莲子肉(酒蒸)、沉香、人参、煨当归、煨

  • 齿壅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。又名牙龈胬肉。多由阳明湿热熏蒸所致。症见齿龈间渐生胬肉,致齿牙壅叠不齐。治宜清热除湿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甘露消毒丹、三仁汤、温胆汤等加减。或可用生地黄汁一杯,皂角数片,

  • 皮肤痛

    证名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肺,则病皮肤痛。”多由火邪侵袭肺卫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》:“皮也者,所以包涵肌肉,防卫筋骨者也。……心实之痛,深至肉间,宜导赤散加减;火灼之痛,如欲炙手

  • 血箭草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冬花

    出《万氏家抄方》。为款冬花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揣摩有得集

    方书。不分卷。清张朝震(东川)撰。刊于1888年。分小儿科、女科、男科杂症三门,收录验方96首,颇多个人临证心得。现存初刻本,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痘毒

    指引致痘疮(天花)之邪毒。中医认为痘疮系因内蕴之胎毒为外在的天行疠气所引动而发病,故称为“痘毒”。《医学正传》卷之八:“盖因胎毒藏于命门,遇岁火太过,热毒流行之年,则痘毒因之而发作矣。”

  • 痰中

    病名。类中风之一。见《证治汇补·似中风章》。又名湿中。《医学心悟·类中风》:“湿中者,即痰中也。”多由湿盛生痰,痰生热,热生风而致病。症见猝然眩晕,发麻,昏倒不省人事,舌本强直,喉有痰声,四肢不举,脉

  • 痟中

    古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。即中消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