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乌药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乌药之处方名,详乌药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乌药之处方名,详乌药条。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二针手大指爪甲下,名鬼信。”《针灸大成》指为少商穴,今从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即石蟹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人迎,见该条。
见女科、产后编条。
见《济生方》卷五。即苍耳散,见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指形气相失之证候。形体虽肥胖而气弱气短,少气不能报息者,为形胜气,多属危重疾病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形胜气者危。”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五灵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苔色洁白,津少光亮,其形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,比一般白苔之色更白。这是脾阳衰微,寒湿凝聚中焦,不能输布津液所致。宜甘温养阳,健脾燥湿。
证名。指表寒、里寒症状同时存在。《医学心悟·伤寒主治四字论》:“何谓表里皆寒?凡伤寒表受寒邪,更兼直中于里,此为两感寒证,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也。”多由外感寒邪,内伤生冷,或里有虚寒,又感风寒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