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便读》。即三七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681~1770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生白,号一瓢。江苏苏州人。因母多病而究心医学,博览群书,精于医术,与叶天士齐名,常互相抨击。薛氏长于温热病,但不屑以医名,故少著述。一般认为《湿热
①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当归尾、川芎、赤芍药、生地黄、黄连、黄芩、栀子、石膏、连翘、防风、荆芥、薄荷、羌活、蔓荆子、菊花、白蒺藜、草决明、桔梗、甘草各等分。为粗末,水煎,食后服。治风热犯目,赤肿疼痛
病证名。见《医学正传·眩运》。因风热上壅所致的头目眩晕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风热上冲眩晕,必胸中不利,旋运欲倒。”治宜疏风清热,用羌活汤、荆黄汤等方。参见眩晕条。
自我推拿方法名。山源即鼻中隔。用第二和第三指之端,分别伸入两鼻孔,挟住鼻中隔,轻轻揉捏。然后,叩齿数遍,以手按鼻片刻。《圣济总录》:“鼻下山源,是一身之武津,真邪之府,守真者所以遏万邪。”
霍乱专著。2卷。清许起撰于光绪十四年(1888年)。作者认为霍乱有寒热之分,热霍乱是感受夏秋湿土之气,邪从热化;寒霍乱是因人体中阳气素虚,复贪凉喜冷,湿从寒化。两者证治不同,治当详辨,附列效方若干。现
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篇》卷九。即附骨疽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多因痰湿内伏,复感邪毒,痰毒上攻牙齿而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由素有热,热生痰,痰流毒,痰毒灌注经络,上攻牙齿而痛。”治宜清热涤痰,泻火解毒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。参见牙痛条。
病名。哽,塞也(《庄子外物》),同鲠。指异物塞于咽喉,故名。哽喉症状因哽物之大小及哽塞的程度而异。常见症状有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,饮食受限并有疼痛。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:“小嚼薤白,令柔,以绳系中,持绳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