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法术语。指针刺应根据气血盛衰而施行补泻之法。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:“泻必用方:方者,以气方盛也,以月方满也,以日方温也,以身方定也,以息方吸而内(纳)针,乃复侯其方吸而转针,乃复侯其方呼而徐引针,故
病证名。多因早婚,分娩过多,损伤肾气,以致肾阳不足,寒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。症见带下量多,淋沥不断,清稀如水,面色晦暗,腰痛如折,小腹觉凉,大便稀薄,尿液清长。治宜温阳补肾。方用内补丸。如日久不止,势有
见《千金翼方》。为肉桂药材之一种,系加工除去栓皮者,详肉桂条。
【介绍】:见许梦熊条。
病人自觉口香。可见于消渴病重证。
病证名。由心肺气虚,喉管翻出所致。口内吐出红虫一条,扯之不出,触之痛彻心肺。治法宜用人参浓煎服,大补其元气。上述症候颇类今之剥脱性食管炎。而当时因受条件所限,可能误认食管为喉管,故称翻喉。
病名。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:“缠耳常出白脓。”多由湿浊痰毒上犯耳窍所致。耳中出脓色白,听力下降。治宜解毒排脓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、柴胡清胆汤等加减。参见聤耳条。
即枕骨。详后山骨条。
病证名。多由胃气虚寒,留饮不清致多唾,咯之不尽。宜温胃散寒健脾。可选用桂附理中汤、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。
【介绍】:见许佐廷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