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。即客忤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多由风热外袭,肝肺火炽,血热瘀滞等;或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所致;异物入目亦可引起。目中多泪,泪下有热感,邪实盛者可泪热如汤,常伴有红赤、肿痛、羞明等证。治之当根据证情,分别选用疏风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商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耳内流脓。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“若风热相搏,津液凝聚,变为停豆抵耳之患,或脓水淋漓,或痒极疼痛。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。宜加味逍遥散。”
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。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,上见于颜面,光泽明润,含蓄不露,为精气充足。如果重病或久病,脏气已衰,则出现枯槁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病名。见佚名《抄本眼科》。即风火眼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夜间发热,或热至夜间升高。多因热入血室,或阴血不足,或血瘀所致。《证治准绳》卷一:“昼则安静,夜则发热、烦躁,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,名曰热入血室,……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,四顺饮子。”《兰室秘藏》
【介绍】:见吕夔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海桐皮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人体部位名。指脊柱两旁的肌肉。约当解剖学上所称之骶棘肌分布处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足太阳之脉……入循膂。”张介宾曰:“膂:吕同,脊骨曰吕,象形也。又曰夹脊两旁肉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