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方。即倪涵初治痢第一方,见该条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白接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鲜黄连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系《史载之方》、《全生指迷方》和《洪氏集验方》三书的合刊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见各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亦名阳汗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女科备要》。即经水不止,身发肿满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不止,兼下物如牛膜片,昏迷倒地,乃血气结聚,变成此症。症虽惊人,却无大事,宜服朱雄丸(朱砂、雄黄、白茯苓)”。
【介绍】:见胡文涣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世纪【介绍】:五代后蜀医家。撰有《保童方》。已佚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。初起如梅李枣核,随处可生,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,久则化脓成漏。宜内服斑猫散。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