壮
灸法术语。①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。每灸一个艾炷,称为一壮。②指艾炷。如大壮灸,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,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。
灸法术语。①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。每灸一个艾炷,称为一壮。②指艾炷。如大壮灸,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,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。
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,包括生理性或病理性外露的征象;狭义指思维意识活动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两精相搏谓之神。”《灵枢·平人绝谷》:“故神者,水谷之精气也。”说明先后天的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,所以望神在
书名。8卷。明·方有执撰。刊于1592年。方氏认为《伤寒论》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,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,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。遂予重新编注、考订,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编次,删去了《伤寒例》一篇,
养生著作。清·徐文弼编。全书八卷。本书是在广泛搜采前人著述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亲身经验而写成。对于养生之道,作者主张综合调摄与气功导引并重,提出养生要行内功外功,要宝精宝气宝神、知要知忌知伤,要注意四时
病证名。多见于小儿。常因痧痘疮疹邪毒上蒸于肺,结于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喉肿痛,干涩,失声不语。治宜解毒祛邪。用粘子解毒汤加减。参见痘疮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虻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。两种药物同用,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,称相反。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:甘草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;乌头反贝母、瓜蒌、半夏、白蔹、白芨;藜芦反人参、丹参、沙参、苦参、玄参、
即阳明府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府病条。
是指针刺时,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夺阴者死,夺阳者狂,针害毕矣。”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,或操作手法粗猛,过深过重,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,或局部血肿;如
病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单蛾风,其形圆如小筋头,生于咽喉关上,或左或右。”即单乳蛾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黄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