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飞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五灵脂、大黄、甘草梢、桃仁泥各五钱,牛膝四钱,官桂二钱,延胡索、当归身各六钱,三棱、莪术、赤芍药、川芎各三钱,琥珀、乳香、没药各一钱,生地黄七钱。为细末,酒煮米糊为丸
外治法之一。把药物煎成汤汁,进行水浴、浸泡、溻渍的治法。适用于全身性疾病,例如温泉浴治疗皮肤患疥癣;香樟木煮汤洗浴治疗风疹块,古代早已使用。浸泡适用于四肢疾患,如鹅掌风(手癣)和脚癣,用药汤或醋(燉热
外表、表浅或轻微之意,与里相对而言。如人本的皮毛、肌腠、经络为外,属表;外感邪在卫分或太阳经属表,病较轻浅,法当解表。
①经穴名。代号LI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下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4寸处。一说“在曲池前五寸”(《医学入门》)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、桡神经深支、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赤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霍乱。详该条。
眼科病证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赤脉传睛。详该条。
山名。又作勾漏。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十五里。因山中多洞,洞洞相通,故名。相传晋·葛洪曾在此山白沙洞炼丹。洞方圆达百亩。下有枯井八处,传为采沙处。《晋书·葛洪传》:“有洪为句漏令事。”
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目痒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