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鬲,通膈。即膈消,详该条。
①即舌苔。②舌苔混杂污垢。多见于宿食不化或湿浊内停。
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翅茎香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虎骨胶之简称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字君辅。生平不详。1265~1274年(咸淳年间)收集常用验方,编成《类编朱氏集验医方》15卷。
症名。出《灵枢·口问》。系指自咬其唇。详见啮舌条。
《银海精微》卷下方。防风、黄芩、桔梗、茺蔚子各三两,大黄、玄参、细辛、五味子各一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,食后服。治膜入水轮,日久失治伤瞳神者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是指经行涩滞不爽。《圣济总录》卷第一百五十一:“治妇人月经滞涩,调顺荣气,姜黄散方(姜黄半两,丁香半两,当归炒一两,芍药一分,右四味,捣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温酒调下,日二)。”参见经行后期、月
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五下巴豆。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,故名。即体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