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邪
详见邪条。
详见邪条。
见《广东中药》Ⅱ.(生草药部分)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豨莶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针灸问对条。
痞,气隔塞不通;硬,自觉胀满发硬。一般指胃脘部胀满不适,如有硬物堵塞的自觉症状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汗出解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者,生姜泻心汤主之。
指少阴君火。亦即极盛之火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二之气,大火正,……其病温厉大行,远近咸若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枸杞叶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初起小舌尖渐肿逐粗,形如樱桃,红或紫,疼痛腐烂。由多食厚味,燔灼之毒,酒醴蕴热,聚于胃经而成。”治宜清热解毒。用清胃散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参见悬旗风、帝钟风等条。
推拿手法名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即振颤法。见该条。
见名医别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