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集验简易良方》卷一。即蟾酥丸第六方,见蟾酥丸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又名阴都。位于脐下1.5寸(气海)再旁开3寸处。主治二便不通,五淋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腹泻等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水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生平不详,与赵素合撰《订补风科集验方》二十八卷。
病名。又名千岁疮。为瘰疬生于遍身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四:“生于遍身,漫肿而软,囊内含硬核者,名流注疬。”详瘰疬条。
通亢、吭。颈前部;喉咙。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不搤其肮。”
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为猴枣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皆因肺气不清,(鼻)孔内生肉塞满,名曰鼻息。”即鼻息肉。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八。又名卒中。详见卒中①。
病名。出《仙传外科秘方》卷九。即脑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