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温疫论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。参见经漏条。
古病名。亦称脾中风。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脾脏中风诸方》:“夫脾气虚弱,肌肉不实,则腠理开疏,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,则令身体怠惰,多汗恶风,舌本强直,言语謇涩,口面僻,肌肤不仁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君颖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著有《备急良方》等书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芜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峻明。履贯未详。撰有《金匮要略正义》(又称《金匮读本》)。
筋骨结合的地方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。”
见金匮要略编注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十。即打伤。详该条。
消法之一。即帮助消化、增进食欲的治法。详醒脾、消食导滞、补脾益气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