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,见该条。
指寒邪不经过三阳经,直接侵犯三阴经,出现无热、恶寒及其他阴经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。”
指吸气深长而困难的症状,为肾阳衰微之征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在下焦者,其吸远。”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即吹花癣。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:LU7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属手太阴肺经。手太阴之络穴。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于任脉。位于前臂桡侧,桡骨茎突上方,腕横纹上1.5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另说“去腕半寸”(《灵枢·经脉》):“腕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升登,详该条。
①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苹之别名,②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。③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珍珠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《幼科发挥》卷四方。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当归、川芎、陈皮、半夏曲、炒苍术、姜厚朴、柴胡、黄芩、猪苓、泽泻、草果、常山、青皮、肉桂、鳖甲(酥炙)各等分。为末,酒煮曲糊为丸,麻子大,陈米汤送下。治疟
见《本草述钩元》。为红豆蔻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小儿疳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