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。①“前舌根上,或在左右两旁,或有青筋一丝在后腭,或紫点如豆大在舌根上,或青白色如蚬肉,或似桃胶,两旁红筋垂下,皆此症也。久则前心后背疼痛、暖气,喉中若虫行”(《喉症全科紫
厥证之一。即血厥,亦称郁冒。《类证治裁·厥症》:“郁厥亦血厥症。平居无疾,忽默默无知,目闭口噤,恶闻人声,移时方寤,由热升风动,郁冒而厥,妇人多有之。羚羊角散。”参见血厥条。
出《经效产宝》。为香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望诊巩膜可见蓝点,下唇部粘膜有散在、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。这些征象,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。
书名。又名《痘疹正传必读》。6卷。清·沈巨源撰。刊于1696年。卷1~2论痘症各期的症治;卷3~5集引古今治痘理论与医方。作者于痘疹理论,宗费启泰《救偏琐言》一书;在治疗上,对攻下之法尤为重视。
六气分治,在上者谓之司天,在下者谓之在泉,其余四气分司左右,称为间气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司左右者,是谓间气也。”又“间气者,纪步也。”谓间气以步为纪。如初之气,二之气,三之气,四之气,五之气,终
见《杭州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元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……血衄身热者死。”即衄血。详该条。
病名,又名小儿吼病。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,《罗氏会约医镜》:“喘者气急声高,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,惟呼出一息为快,此肺经邪气实也。……哮者,其症似喘,但不如喘出气之多,而有呀、呷之音。呷者口开,呀者口
书名。7卷。恽铁樵撰于1925年。分伤寒、温病、时病等类,并以病证分细目。案中多连续记载危重病例的诊治经过,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均作详细记述,以为临床借鉴。对伤寒及儿科病证阐述尤详。后收入《药盦医学丛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