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学著作。3卷。北宋·和剂局陈师文等编。后经多次修订。约刊于十二世纪初(北宋末)。本书原为《和剂局方》(后改称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一书的附录部分,后抽出印单行本。内容系选录《证类本草》中的常用药4
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狼毒之别名,详该条。
治法术语。衰,削弱病邪之意;属,指寒热阴阳的属性。即针对证候的属性,采用相应的药物以削弱病邪。如以寒治热,以热治寒,以温治凉,以凉治温等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寒热温凉,衰之以属。”
证名。指股部疼痛如折的症象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胃脉搏坚而长,其色赤,当病折髀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胃脉搏坚,木乘土也,加之色赤,则阳明火盛,木火交炽,胃经必伤,阴阳不行者,从气冲下髀抵伏兔,故
消痰法之一。治疗痰多气逆的方法。用于痰饮伏于肺脏。表现喘嗽痰多,胸痞食少,舌苔粘腻,脉滑。用三子养亲汤之类。
病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黑眼上生翳,如冰蝦形状,因而名曰冰蝦也,大抵与鱼鳞白陷同也。”参见白陷鱼鳞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苍条鱼鳖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前额部骨折伤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损伤后多致皮破,面目浮肿,若内损血瘀,则呕吐,鼻衄,昏迷、面黄、身软、周身虚浮、烦渴、胸痛、饮食少进。治宜止血开胃,消瘀定痛,内服疏血丸,外用五加皮汤熏洗
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又名黑面叶、山夜兰、夜兰茶、青凡木、四眼叶。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(L.)Hook.f.的嫩枝叶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浙江、福建等地。苦,寒,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,里面焦黄为度,使药物一部分炭化,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,即存性。烧存性是直接用火烧焦,另有炒存性是用间接的火炒焦,两者操作上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