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则古方
见小儿则条。
见小儿则条。
见活幼心法条。
病名。即指胸痹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详胸痹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地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蚘,蛔的异体字。详蛔虫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鸡骨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汇编》。为蛇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三。即冷疮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1897~1966【介绍】:名焕之,江苏泰兴人。随父学医。1924年始执医,后至天津,历任天津总医院中医主任、天津中医学会副主任等。对温热病尤多见解,主张应用现代科学整理研究中医学,诊断应借
见针经指南条。
病证名,又名痛渴、三消,为津液枯燥,虚热内盛的病证。临床以口渴、饮多、食多、尿多而消瘦为特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三消之症,实热者少,虚热者多,不足之症……始而心肺消渴,或脾胃消中,或肾水消浊。传染日久,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》。指颈部单侧或两侧肿胀粗大。多因气火郁逆,或痰滞内结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:“有颈项肿痛,寒热头眩者,是气毒,宜加味藿香散;有颈项结核浮肿,先寒后热者,此风寒所搏,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