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女科辑要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滑叶跌打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称食治。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,作用于不同脏器,而起着调理和治疗的作用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有食治门,搜集《内经》至唐代以前用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述,为著名食疗专辑之一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牡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儒门事亲》。即疳眼。详该条。
见福建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红炉点雪》。由气虚卫不固表所致。症见自汗恶风,汗出常冷,疲乏无力,脉微而缓或虚大。治宜益气固表。可用玉屏风散、补中益气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0卷。魏·吴普撰。已佚。
见《灵枢·肠胃》。消化道的一部分。有小肠、大肠之分。参见各该条。
五脏绝候之一。①指肺气绝出现的危重脉证。《华氏中藏经》卷上:“面赤,无右寸脉者,肺绝也。”《注解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若汗出发润,喘不休者,此为肺先绝也。”《脉经》卷四:“病人肺绝三日死,何以知之?口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