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科准绳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病名。即下颌关节脱臼。见《疡医大全》三十六卷。详颊车蹉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秦艽,详该条。
病名。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疣疮、瘊子、尤。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;或肝虚血燥,筋气不荣所致。本病好发于手背、指背、头面等处。初起小如粟米,渐大如黄豆,突出皮面,色灰白或污黄,表面
①针刺手法名。《灵枢·五乱》:“徐入徐出,谓之导气。”指进针后,徐缓入针,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。②即行气法,见该条。
推拿方法。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,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。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铁筷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。即半身不遂,详该条。
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注候》:“人肾虚受邪,不能通传水液故也。肾与膀胱合,俱主水,膀胱为津液之府,肾气下通于阴,若肾气平和,则能通传水液,若虚则不能通传,脾与胃合,俱主土,胃为水谷之海,脾候身之肌
【介绍】:见陈衍条。
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与大经对举,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,或指孙络,参见大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