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科准绳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方。大黄(酒浸)二两,芒硝、石菖蒲、连翘、远志、黄芩各一两,栀子八钱,薄荷七钱,甘草六钱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薄荷煎汤化服。治类中风,舌强不语,神识
即横产。清·员从云《产科一得》:“手先出者,名曰侧棱。”
病名。《喉科杓指》卷二:“此症因受污秽之气及风热而起,喉间生赤肉,层层相叠,渐渐肿起,由此出臭气,气塞不通。”或由肺胃积热,痰浊薰蒸所致。治宜清热涤痰散结。用桃红四物汤,清咽双和饮,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
①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南沙参之处方名。②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荠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。
病证名。曾鼎《妇科指归》:“经来小腹有块,痛不可忍,不思饮食,面色青黄。宜服元胡散(延胡索、制香附、百草霜,重者再加血余炭,共为细末,用益母膏和匀,砂糖为丸)。”参见血瘀痛经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沉香丸,见该条。
即捏脊。详该条。
六吕之一。详六吕、六律条。
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