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喉风论》:“咽通地气,饮食之道也,俗名食喉。”即咽。详咽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窝儿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肘后方》卷四。即内伤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人中疔。见该条。
舌苔薄白而微滑的舌象。舌质淡红,为外感风寒表证,宜辛温发汗解表治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经穴名。代号BL3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第三骶后孔中,约当中膂俞与骶正中线之中点。布有第三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。主治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.滞产,便秘,腰骶疼痛,坐骨神经痛,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紫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肿胀总论》。指因气郁、痰饮,或食滞、虫积,或脏腑虚衰等所致的腹胀。如气结腹胀、痰饮腹胀、食积腹胀、虫积腹胀、肝火腹胀、脾虚腹胀、六腑腹胀等。详各该条。
见眼科捷径条。